第13章 举家避祸东阳山(1 / 2)

南宋遗恨 乱雨入梦 2221 字 2017-06-06

“这一大家子的,哪里能说走就走?”二哥陆寘邹着眉,不放心地说道。“人都走了,家里没个人看着,还不叫土匪给抢了。”

陆荣沉吟了一下,抬头说:“我如今也已过天命之年,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我就不走了。”

“留下来太危险,家里抢就抢吧,性命更重要。”陆宰不同意大哥留在家里。

“好了,不要再说了,你们都听我的。”陆荣挥挥手,打断弟兄们的话。“你们想好去哪里没有?”

“昨天弟妹娘家来人,要接我们去避一时,还没来得及说给哥哥们知道。”老七陆宁说。

陆寘和四哥陆宦争论着是去镇江还是去台州,镇江有韩世忠大军防守,不过赵构赵构此时正奔台州而去。陆宰和陆宲坐在那里都没有做声。“五弟,你怎么看的?”陆荣见陆宰似乎心中已有主意,便开口问道。

陆宰环顾一下在座的弟兄,说:“镇江虽有韩将军防守,但是地理位置原因,金兵十有八九会大军过境,到时两军交战,乱象可想而知。皇上如今去到台州,是打着出海的主意。金兵紧追王驾,欲得之而后快,虽有勤王之师护佑,百姓仍难免兵祸,皇上又哪里顾得了许多。我所奉祠洞霄观惟悟道长,原本是此去三百里外的金华东阳人,说起东阳安文地处幽僻,群山环抱,三年前皇上也曾在那里避过难。当地有一豪杰,名唤陈宗誉字彦声的,训练兵勇,设方略,明部任,尽出家资,奖励作战勇武之人。曾有溃败下来的官兵数百人迷失在山林之中,陈彦声一骑前往相招,令溃兵感泣,愿为其效死。东阳可以保得一方平安都是因为陈彦声之力。其为人慷慨侠烈,义勇无双,我们可以去依附与他。”

听完陆宰的话,大家相互看着,陆荣略有些质疑,“你确定那人果真如你所说?”

“惟悟道长与陈彦声是同乡,他极力推崇此人,想必不会有假。”陆宰回答。

“若是这样,明日可托人前去,说明全家托生避难之意。”陆宇接口说道。

“我就不去东阳了。去年皇上大赦天下时独不提及李纲大人,如今听得李纲大人在无锡乡里招兵买马抵御金兵,我欲追随李大人,略尽绵薄之力。”陆宲的决定让大家有些意外,一时间无人说话。陆宲虽排行在六,因自小就过继给叔父陆俨,多数时候并不回来同住,并且年幼时颖悟过人,极有主意,稍年长之后更是不远千里游学,他既做出决定,便不会轻易更改,陆荣虽是大哥,也不好强加干涉。只有陆宰早就知道陆宲会这样做。最后陆宲便携带自己一家大小径自去了无锡,参与当地的义军组织抗金保境,后来干脆在无锡惠山定居下来,并修建陆氏祠堂,成为无锡陆氏始祖。

很快所托之人带回陈彦声回书,书中写道:陆公乃世代忠良,为国之大贤也,吾愿以生命保护,保君家安全无恙。陆宰得书后大喜,又约同僚挚友内阁中书参知政事龚茂良、尚书晏敦复一起前往东阳。五日之后,三家人马在镇外路口汇齐,熙熙攘攘的约有千余口人。细软车马百十余辆,另有骡马挑夫,闹哄哄的奔东阳而去。

刚进入东阳地界,便见有一大队人马伫立路旁,旗帜鲜明,秩序井然,却是陈宗誉知道陆宰等三家要来东阳,特越百里迎上前来。陆游同母亲坐在车里,见那陈宗誉中等个子,身材魁梧,五十来岁年纪,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刚毅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陆、龚、晏三家主事齐齐上前见礼,一番寒暄过后,大家连辔并骑而行。

陈宗誉所在的东阳安文,位于东阳城东南约七十多里地,其地青山四合,只一山口可供出入,一条古道从山岭蜿蜒而下,文溪迂回贯穿而过,境僻势险,正适合躲避战乱。陈家宅院占地甚广,甲第云连,别墅棋布,今日特辟出一片庭院,名为聚贤斋,分给三家住下。日常器用无不具备,虽客居避难,竟没有丝毫的不便,如同旧时在家一般。

三家的感激之情不必细说,陆游与堂兄弟们到了这里更是如鱼得水,终日与陈家少年到处玩耍。安文素有‘群峰之祖、诸水之源’的美称,山水秀丽,移步换景,上山狩猎,下水捕鱼,每每让这帮孩子流连忘归。

这一日陆游又随着一起往山里去了。昨天刚刚下过一场雨,雨后的山上到处会长有各种菌菇。安文的野生菌菇可是山珍美味,只有春夏两季才有,到了秋天便很难再找到了。这群半大小子叫嚷着要上山打猎时,有几个女孩也背着背篓一起到山上采些菌菇。玉枝是陈彦宗孙女,偏偏生性豪爽,爱混在男孩子一堆玩耍。今日又撇开贴身的丫鬟,打扮成一个少年,跟着一起进山。

陈家的少年大的有十四五岁的,和陆游堂兄伯山一般大,只是每日里都会与乡勇一起练习,射箭投矛已是十分熟练。大半天时间打了有十来只山鸡,五六只野兔,还有一只花面狸和一只獾,陆游也用带来的小弓箭射中了一只野兔,可惜气力小了些,若不是陈达生补上一箭,只怕那只兔子带着箭早逃跑了。

看看时间不早了,十几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