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劫余守拙归园田(1 / 2)

南宋遗恨 乱雨入梦 2176 字 2017-06-06

五月传来二圣被掳北上的消息,接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大赦天下,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陆宰等人听闻,先是痛心二圣蒙尘,后庆幸赵构任用贤臣,宗室有继。于是滞留寿春,朝夕盼望王师北进,收复失地。不想李纲在朝仅七十五天,便接连被贬。金兵听得赵构即位,再次举大军杀来。

赵构自幼并不得赵佶喜爱,母亲韦贤妃也倍受冷落,原本没有可能身登大宝,只是机缘巧合之下,成就了帝位。自古君家无亲,与赵佶父子情分淡薄,与赵桓更说不上手足亲厚。眼前便宜得来的江山,哪里理会所失多少土地?只在乎母妃,王妃身陷金国,若与金国认真打起来,怕是要多受苦楚。

东京留守宗泽镇守东京,连连打败金兵,令金人敬畏惧怕,称其为宗爷爷,几次三番上书,劝赵构过河重回汴京,赵构总是不予理睬。最终因忧愤成疾,含恨而终。临终前吟诵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声疾呼:“过河!过河!!过河!!!”

赵构刚听说金国再次出兵,便立即与文武大臣巡幸扬州,就是逃跑到扬州。接着派王伦去金国请求休战议和,此举一出,寒了大宋子民的心,却涨了金人嚣张气焰。金兀术拿着乞和书笑道:“宋朝新君可欺也!"

朝廷自毁长城,开门揖盗,也难怪金兵长驱直入,短短几个月,秦、陇一带再也没有了净土。各地警报接连传到扬州,黄潜善、汪伯彦把持朝政,将警报压下,赵构以为天下无事,只管安享太平。

满心期望破灭,只剩下痛心长叹!陆宰兄弟也不在寿春待了,径自回转山阴故里。陆宲每日早出晚归,呼延钰与他同进同出,陆宰知道他们是在联络各地义军,见陆宲不提,自己也不去说破。

时间飞逝如电,转眼三年过去。又到草长莺飞蛙鸣蝉闹的夏季,晌午过后,已经五岁的陆游正拿着特制的小弓箭在空地上练习射箭,旁边或坐或站围着陆洸、仲高、伯山等一帮孩子。“六叔,你快来看,我可以射中二十步远的箭靶了。”陆游手举起小弓箭,冲着站立在假山旁的陆宲得意叫着。

“哼,等我长大了,也要去上阵杀敌,把那些金兵杀得求饶才罢!”时常听到父亲和叔伯等人说起金兵残暴,痛惜朝廷只是一味求和,致使国土沦丧。陆游虽然年幼,也已存下上阵杀敌的念头。

“好啊!等我们家务观长大了,扫平金贼,让他们永远不敢再犯!”陆宲走上前,一把抱起陆游,笑着说道。“你如今射击虽有进步,但千万不可懈怠,需得日日练习。初学时要按照正确姿势反复练习,尽量做到每次射箭时用固定的姿势,固定的力道。即使精神上或者身体上遭受意外,亦能充分把持,不致误差太多。”

陆游应了声“是”,从陆宲怀里下来,口中低声念诵射术要点,然后依照练习,不停的开弓拉弦。一会工夫,陆游上衣被汗水浸湿。唐氏同着两个丫鬟沿着回廊走过来,看到陆游满头大汗,心疼不已,“务观,停下歇息一会,吃些水果点心吧!”

丫鬟把几样当季的瓜果和点心在旁边的石几上摆放妥当。“六叔辛苦了!也请过来尝尝这果园刚送来的香瓜,还有冰镇莲子羹也是今年刚采摘的莲米做的。”当初从北边回来,要是一路上没有陆宲照应,哪里能够平安回乡?唐氏一直对陆宲都是心存感激的。陆游也最爱粘着他六叔,缠着学这学那的,唐氏自然不会拦着。

“这孩子就喜欢舞刀弄剑的,可别把正经的读书写字给耽误了。”身为宰相孙女,夫家又都是饱学之士,诗书传家的,唐氏在心底还是希望陆游在诗书上多下点功夫,长大了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五嫂请放心!务观已经念完了百家姓,千字文,如今已开始读论语了。这孩子天资聪慧,过目成诵,普通孩子两三年的功课,他学一年就好了。家里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比得上他的。”陆宲哈哈一笑,开口说道。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母亲,我背诵的对不对?这是昨天家塾的先生刚教的。”旁边的陆游听见母亲说起他的功课,就背起书来。

“有用心读书就好!你看家里叔伯个个饱读诗书,你也该多用些心思,将来才不会辱没了家门。”唐氏疼爱地拿出手绢为陆游拭去额前的汗水,柔声说道。“特意拿了你爱吃的香瓜,过去吃些,也好休息一下。瞧你满身的汗水。”陆游欢呼一声,与陆家小兄弟们争抢吃食去了。

陆洸比陆游年长一岁,平日两人感情最好。此时,你喂我一勺莲子羹,我给你咬口香瓜,彼此嬉闹。此时陆游满是童稚天真,再也不见刚才少年老成,一脸严肃的样子。仲高站在一旁,虽也是跟着一起笑,只是笑容里多了些羡慕、讨好的意味。因家境有些不好,心中难免自卑,陆游等人一般的待他,仲高自己却总是放不开,言行之间不自觉多了一份小心谨慎。

“六老爷,五老爷有事找,请六老爷过去一趟。”陆安急步走过来,在陆宲身边低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