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南京城的挽歌(第一更)(2 / 2)

如此说道。耶律大石牵马入了那山坳。

入了那山坳,一片开阔的谷地呈现在眼前,两山之间相隔有两公里,谷地避风避寒,一阵阵春风温暖拂面,两山脚下一线桃花盛开,如一道粉色的彩带,缠缠绕绕围了这片谷地,谷地已是被开成了片广阔的良田,因谷地别若洞天,气温较高,田中各式作物已是显出勃勃生机,明显与北寒之地植物生长很大不同。谷地有高山融雪之水自成的小溪流过。沿田间小径走过,不一会就来到了那粉色彩带的桃林,穿过田林,一片广阔的院落依山而建,一群僧人在那挥棍练拳。山美水美之地,参悟天地玄机,强身健体,修习佛法,不也是一番乐事嘛。目睹此景,耶律大石很感惭愧,他为了辽国的生死竟还要安排西伯师傅东奔西走,莫说师傅已经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就连自己整日竭心尽力不也是常感心力交瘁,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不正是安放身躯,心归自然之地吗?一想到这里,一种浓浓的沮丧便渗透到大石心头,在风雪诵读《鬼谷子本经阴符》中构思的远大宏图,在与萧奉先、李处温的狗苟蝇营之斗智斡旋中,在倾力而扶昏若阿斗的天祚帝之每一努力,就仿佛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强国不好么?忠君不好么?为何这些君主权臣们就是不愿意做呢?真是一个天大的谜团!骤然,大石觉得自己疲惫极了,苍老极了,对世事无奈极了,真想躲进一个世外桃源,仔细地透彻地揣摩一番人世间的奥秘。可是,他的世外桃源在哪里?中京、上京、南京,故国已入敌手,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西伯看到耶律大石的到来,步态从容的走来。四目相对,普慧法师仿若又成了西伯,耶律大石眼中含满了泪水,激动的喊道:“师父……”尔后,两人紧紧的拥抱,互诉衷肠。

西伯从中京天牢救回来后,耶律大石请南京城里的名医为他疗伤,加上西伯自己精通医术,自我调理,经过二个多月的将养身体已大有好转。但由于他的舌头被萧嗣先派人割去一截,因此说话的时候声音有些含混。伤愈后,西伯遁入空门,隐居深山,南京附近的寺庙里的和尚很多都慕名来投,由于是离乱年月,即使当和尚道士日子也不好过。加之辽国寺庙太多,僧道巫人满为患。太平年间有施主供斋饭还衣食无忧,战乱年间人们为活命奔波,无暇顾及舍施寺庙,有些寺庙便断了粮米。所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西伯竟然足足招纳了3000僧侣,并亲自教练这些僧侣武艺,以求在战乱年月而能自保。

西伯见耶律大石瞅他不说话,便口音不太清地说:“石儿你有什么话说吧!这么直劲儿瞅我干什么?”

耶律大石说:“师父,我这里有个万难的事儿要交给你去办!”

西伯说:“石儿,有什么事你尽管说,我这条命是死里逃生出来的,多活一天都是捡的!虽说这三千僧侣隐居在这深山,不愁衣食,可这是战乱年月,金兵若排山般压来,生灵涂炭,僧侣岂能幸免!我们早已做好准备,扶明君圣主廓清海宇,匡扶社稷,救黎民于水火,三千僧侣就是三千僧兵。我们愿听你调遣。”一番话将耶律大石感动的不知如何说好,他本来觉得自己提出让西伯率僧侣西走,借助他们的力量完成抢运四季捺钵和五色旗鼓的任务,却没想到师父主动提了出来,愿意接受他的调遣。

耶律大石说:“广平淀现在被金兵四下围困,但广平淀有我们大辽国的四季捺钵,还有唐太宗李世民赠给我们契丹人祖先奇首可汗的五色旗鼓。这些都是我们大辽国的国宝,可惜没得到天祚帝的重视。这些东西一旦落入金人之后,只会付之一炬,到我们手里,却能成为以后联络和指挥西北诸部族的神器。你老人家带3000僧兵,出其不意地进入广平淀,把四季捺钵和五色旗鼓安全运出来,广平淀还有朝廷储备的许多兵器财物,趁着金军还没进攻之前,尽量多运送出一些。记住,要绕过中京,沿潢河与土河之间奔庆州走平地松林,这样不容易被金军发现,即使发现也追不上你们。另外,还有一些朝廷宫娥朝臣家眷被围广平淀,只要这些人愿意跟我们走,都设法救出来。所以说,师父你这个任务比登天还难!”

西伯点头

西伯说:“石儿你放心,我今夜就带众僧军赶往广平淀,把这些器物运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