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练兵(4 / 5)

三国孔邑传 驴板肠 8318 字 2017-05-30

五百、弓弩兵五百、步卒两千,前些日子郡司马郭耽又招募了三百弓弩兵、一千二百步卒,因此这次进山击贼,郭耽部共有八百弓弩兵、三千二百步卒,而郭豹所率五百骑兵则留在郡兵营中。

《孙子》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自从一个多月前决定要西击山贼,孔邑就开始派人四处搜集情报,又命左秀、李定联系他们的黑山旧部,以打探黑山、鹿肠山诸部山贼的动向。鹿肠山诸部自然是以于毒为首,黑山诸部则仍是各行其是,原本刘石在兼并了三人留在黑山的人马之后,一跃成为黑山最大的势力,但他是个自由散漫的性子,无意统领黑山诸部,因此黄龙、左校等人仍是各自为政,最多偶尔向刘石征询下意见。

根据搜集来的情报,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中山、常山、赵国、河内、上党诸郡的山贼往来甚密,似有联合之势,情况堪忧。另外经多方查探,常山境内势力较大的山贼主要有四股:一是活动在常山西北、虖(hū)沱河和滋水之间的褚燕,拥众三四万,精卒一万多人;二是元氏西边、以白石山为大本营的苦蝤,有两万人,精卒七千;三是元氏西北、占据三公山的雷公,麾下六千多人,精卒两千;四是常山西南、赞皇山上的浮云,拥众七千人,精卒两千。

虖沱河,又名滹沱河、亚沦河、虖池、恶池、霍池,周时称厚池,战国时叫呼沦水,秦称厚池河,为常山境内最大的河流。虖沱河起自雁门郡卤城县东边的戍夫山,流经常山国、巨鹿郡、中山国、安平国,在河间国汇入漳水,再从勃海郡东流入海。滋水起自常山西北的牛饮山白陉谷(与太行八陉中的白陉并非一处),东至巨鹿郡汇入虖沱河。

褚(chǔ)燕,常山真定人,去岁黄巾之乱时合聚县中轻侠、少年趁势而起,后来见黄巾势微,便潜伏在常山西北的山泽之中,静待时机。据说褚燕轻勇矫健、剽悍过人,军中号曰:“飞燕”,故又名褚飞燕。

苦蝤,出身颇为神秘,有人说是家道中落的世家子弟,有人说是愤世嫉俗的太学游生,甚至还有人说他是太平道大贤良师之高徒,总之众说纷纭。不过能确定的有三点:一是苦蝤为常山人(不知何县);二是苦蝤识字通经,在山贼中以智闻;三是雷公部与苦蝤部联系紧密,有结盟之嫌。

雷公,姓张,常山栾城人,因声大如雷人称张雷公,以武勇见长。

浮云,据闻原是房子县的一个亭长,后因看不惯县君贪浊、豪族残民,再加上仕途无望便一怒之下带着乡民逃入赞皇山中,落草为寇。至于浮云之号,似是出自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由此可见此人略通经学,并非胸无点墨之徒。

国相府的平贼方略是由近及远,即先剿灭元氏附近的苦蝤、雷公,再铲平赞皇山的浮云,最后集中兵力对付势力最大的褚燕。因苦蝤势大,国相府便交给了兵力占优的郡司马郭耽,而命孔邑先攻灭三公山雷公,再联合郭耽讨灭余贼。此方略孔邑是极为赞同的,若是想要远击浮云、褚燕,必先清除肘腋之患,而且一定要抢在众山贼联合之前,否则贼势一成,再难短时间内尽除之。

兵贵神速,一切安排好后,孔邑次日寅时(凌晨3点)不到便率一百亲卫步卒(秦泽屯)、七十亲卫骑兵(赵云屯)、八百普通步卒(霍弥曲、戴邵曲)、二百五十弓弩兵(宋敏曲)和一百六十余杂役、伙夫(孔勖统领),打着火把离开元氏,先向北行十里到封龙山,然后折向西。此外孔伷又从县中征调了数百名青壮,在县廷掾阎宗的统领下负责运送粮草、军械诸事。

从元氏向西入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在南,经西阳聚,石路狭长;另一条居北,过苏阳聚,夹在两山之间,陡峭难行。孔邑要去元氏西北边的三公山,故选的是北边的苏阳道。苏阳道附近地形险要,一旦中了埋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孔邑命吴茂屯和一百五十弩兵守在入口处,赵云屯将马匹留在道口,又命右军戴邵曲先行,沿途派人搜查易设伏之密林、险阻,之后是左军霍弥曲三百人,最后才是孔邑和宋敏曲一百弓兵。

因山道极为狭窄,最多只能容许二人并行,全军近千人被拉的很长,而孔邑身旁只有赵云、吴疆(吴牛)一前一后贴身保护,颜良、秦泽带人在前领路,文丑率其他亲卫殿后。卯时两刻(凌晨5点半),旭日东升,将原本黑黝黝的谷道照得大亮,似在众人身上抹了一层金色的薄纱。趁赵云将手中火把熄灭的时候,孔邑停下身来,转身看向东边刚刚升起的太阳,只见一轮红日在朝霞的掩映下,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而一束束暖人的阳光,如瀑布一般洒向整个大地。

看了片刻之后,孔邑转身准备继续前行,这时突然心生警兆,紧接着身后传来一声大吼:“司马小心!”然后只见几支羽箭从北面山上激射而至,孔邑来不及反应,只能尽量矮身避开要害。与此同时,孔邑身后一个长大的身躯迅捷无比地高高跃起,挡在了孔邑身前。

“噗噗噗噗噗”五声箭矢入肉的声音后,孔邑被赵云护在身后,而横在赵云身前的吴疆背部赫然插着四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