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安,梁安身边的几个骑兵亲卫忙上前拦住了他,同时周围的黄巾兵也纷纷围堵了上来。正在这时,队率骑将身后一个黄脸少年从侧面绕过众人,纵马高高跃起,在空中瞄准梁安的后背一甩手,一个短戟脱手而出。梁安听到背后风声响起,心知不妙,急忙俯身紧夹马腹,不过为时已晚,只见短戟透甲而入,正中后心。时间仿佛在此时停滞下来一般,所有人都注视着梁安俯在马上继续前行,可马儿刚跑了几步,梁安突然翻身坠马,一头栽倒在地。
“渠帅!”几个骑兵亲卫发疯了一般往梁安坠马的地方冲去,其他黄巾兵则或惊恐,或茫然,一副不知所从的样子。这时,突然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响起:“梁賊已死,汝等还不早降!”一个健硕少年紧随黄脸少年之后,见梁安坠马大喝一声道。众黄巾兵一下清醒过来,有人往梁安坠马的地方跑去,有人则跪地乞降,还有人扔下兵器掉头就跑,整个场面乱成一团。
队率骑将见梁安坠马,先愣了一下,接着一脸狂喜,也往前抢去,后面数十骑自然紧随其后。大部分黄巾兵此时毫无斗志,只有几个骑兵亲卫和数十个黄巾兵拼死想救起梁安脱身,可惜队率骑将、黄脸少年、健硕少年等人武艺高强,只见众人长矛翻飞,不一会,那几个骑兵亲卫和数十个黄巾兵都被刺死。队率骑将来到坠马的梁安身旁,先用长矛将其翻了个身,确认了一下后,他翻身下马,将其首级枭下,然后抛给旁边的黄脸少年道:“阿邵,今夜首功归你了。回头别忘了请俺老王吃酒!”
此人正是吴家门客善骑射的王姓队率,而黄脸少年和健硕少年则分别是戴邵和吴班。原来昨晚方雄、吴匡、孔邑商议破敌之策,方雄原本打算以守为攻,“避其锐气”【1】,与外黄守军成犄角之势,等对方想战而不得,再和外黄守军里应外合,一举破敌。不过孔邑提到须防“贼军夜袭”,并献连环之计,便是先在营中设下埋伏,若对方只派出小股敌军,则吞之;若对方大举前来,则胁迫黄巾降兵赚开营门,与外黄守军合兵攻破賊营,賊军首尾不能相顾,必败。方雄、吴匡皆称善,即使贼军不来偷袭,众人第二日仍可闭营不战,恢复体力,然后再执行方雄的稳健之策。
定计之后,方雄、吴匡从立营完毕就开始准备,先是命人严密监视敌军举动,派人绕道从东门入城联络外黄守军,然后制作身穿军服的稻草人伪装成值夜的士兵,并安排士兵提前休息。亥时(晚上9点)一过,方雄、吴匡就分兵埋伏在四个营门,并刻意先放黑脸小帅等人入营,再伏兵尽出,关门打狗。因为准备充分,黑脸小帅等人很快便被击败,方雄、吴匡知道贼军还有后军,便先将大部分黄巾降兵捆住手脚丢在西营门的壕沟之中,然后派来异等骑带着十几个黄巾俘虏联合外黄守军赚开黄巾营门。不过在来异等人动手之前,却要等方雄、吴匡点火为号,因为如果梁安自己留守黄巾营,来异等人便极难成功,只能放弃袭营。所以吴匡在辨认出是梁姓賊帅亲来之后,先点燃了干草堆,此时来异见西边火起才迫黄巾俘虏赚开营门,和王姓队率、戴邵、吴班等人率三百多精锐自黄巾西营门入营,一路杀人放火。见到黄巾营中火起,其余外黄守军便依计多打火把,尽数出城攻打东营门。此计一环扣一环,当时方雄、吴匡、孔邑三人推敲了好几遍才确认没有漏洞,今夜终建大功。
戴邵一戟掷死梁安之后,此战再无悬念,众黄巾或逃或降,黄巾营中留守的两个小帅也一死一降,很快这里的战事结束。来异留王姓队率等三十骑和外黄守军在此打扫战场、查封梁賊抢来的财物、妇女,自己则马不停蹄,和孔邑、戴邵、吴懿、吴班等人率余骑往西接应方雄、吴匡而去。半路上接到方雄、吴匡,方、吴二人得知梁賊已授首,皆大喜,在确认无误之后,方雄连夜派人向文太守报捷,然后方雄、吴匡商议了一下,两人兵分两路,方雄驻军黄巾营,接收黄巾降兵,吴匡则今夜仍回官兵营,明日再押送黄巾俘虏前来会合,两人决定不再派兵追击黄巾溃兵,一是因为士兵体力透支严重,急需休息;二是賊帅已授首,余众不足为患。吴班、戴邵随吴匡一起,吴匡日夜担忧儿子安危,此时终于见到儿子,便让他一路跟着自己身旁。而孔邑、吴懿和戴邵久别重逢,一路互相询问近况,相约今晚同帐而眠,彻夜长谈。此战方雄、吴匡以少胜多,大破陈留黄巾,斩杀渠帅梁安,名声大振,而孔邑献连环计,戴邵一戟掷杀梁安,不久便传的郡人皆知。
三天之后,文太守的回信寄到,信中先对方、吴二人大加赞赏,然后令二人趁势荡平郡北再回陈留。于是方雄、吴匡先从黄巾降兵中补充了兵员,又休整、操练了几天之后便兵分三路,一路五百郡兵押送黄巾降兵、带着查封的财物、妇女先行返回陈留;一路一千郡兵由方雄率领,北上平丘、长垣;一路八百义从兵由吴匡率领,扫平浚仪、封丘、酸枣。梁安一死,剩下的黄巾各自为战,根本不是方雄、吴匡二人的对手,七天之后两人便荡平郡北,开始返程。
方雄、吴匡回到陈留时已是三月初,众人入城时又受到了百姓的夹道欢迎,孔邑、戴邵、吴懿、吴班等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