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乘风速运(1 / 2)

大风再起 等待杜鹃 2313 字 2017-05-26

“不是吧!真要打工?难道我们不是出来找灵气的吗?”胖子大叫。

“如果你不怕被当成疯子,也不怕惹上什么麻烦的话,声音其实可以再大点的。”

“——”胖子顿时消声。又过一会儿,看常丰确确实实在认真翻看那些招聘广告,压着声音追问:“你不修炼了?”

“我们去哪找灵力?”

“——这我哪知道!”

“我也不知道,现在只能推测类似大青石的石材或者玉石里面,含有灵力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那还等什么,我们赶紧去找啊?”

“怎么找?满大街溜达?”常丰一句话,胖子又傻眼了。

“花钱买?雇人满大山的挖?四处打听?哪一样不得大把的钱!你给我啊?”

“老头给我的那点钱都在芳姐那里,你又不是不知道……”想到他和常丰两个人加起来不到三千块的存款,胖子的声音越来越小。

过了一会儿再次按捺不住:“玉石这玩意可是贵得没边儿,打什么工也挣不了几个钱吧?玩得起玉石的还得是大老板才行。”

“你给我资本当老板?还是我给你钱,你就马上就会做生意?”

完败的胖子终于不再试图开口,跟着看了几张小广告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自己下楼逛游去了。

“临时工:要求力气大,会简单英语会话。薪酬:计件,无上限。面试地点:东湖区轻纺城3排4栋208号。联系人:刘经理。”

现在的常丰差不多能过目不忘,这个要求有点莫名其妙的广告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递给他的,当时那人还跟他说了两句话:“小兄弟,看你这体格相当不错啊,要是正好能说几句鸟语,这个活挣钱可就快了!”

很好,这两点他都符合,先就它了。

面试很顺利,甚至连常丰要求胖子能跟他一起工作,刘经理也没有反对——反正是工资计件,你们干多少拿多少。

刘经理拿出准备好的货物,道:“第一天,先给你们两个箱子。红色箱子里面全是服装,注意不能进水;蓝色箱子里是各种元器件、半成品,不能磕碰、挤压,更不能进水!地址拿好,到港后用这个大哥大联系对方取货。”

胖子只顾着翻看从没见过的‘大砖头’,常丰则当面打开两个箱子,将货物一一难看,确定和清单上的并无二致,而且没有违禁物品,才将箱子重新锁好。

刘经理不但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赞赏地拍了拍常丰的肩膀,道:“小子你很不错,货送到之后,记得也要这样当面打开,等对方清点确认之后,再签字、收钱!”说着又递给常丰一个本子,“里面是我总结的,都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或句子,路上先看一遍。你这条线,取货的不管是不是老外,都喜欢说英语。”

“谢谢,不过我应该不需要。”常丰婉拒了刘经理的好意,领着胖子出发了。

就这样,曾经威震大亚的天极宗最后一名幸存的弟子,在元历1995年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快递员。

哦对不起,这时候他还不能被称为快递员,因为物流这门前景宽广的生意,是由大亚邮政吃独食的,别人想要分一杯羹,只能悄悄地干活!而常丰的老板刘卫刘经理,其合法身份是某服装厂主管经理。

天知道刘卫和他手下那些负责走货的,被邮政的监督人员追了多少回!罚过多少钱!常丰他们拉起箱子就走的还算好,那些需要开车运送的,哪个敢大白天的出发?

刘卫是个安份不下来的港岛佬,年龄不大,家境殷实,他做主管的服装厂就是自己姑姑开的。

来到大陆之后,刘卫发现很多企业都经常有样品或者图纸需要尽快送到港岛、鹭门等地,距离并不算特别远,但大亚邮政的规定是只要不是同城,最快的邮件也只保证三天之内送达。着急的话只能自己派人专门取送,不但浪费人力,还增加了成本。

刘卫家在港岛,经常来往于港岛和深南,开始是帮人捎了几回东西,次数多了就开始想:我为什么不收钱呢?是不是傻?

于是,‘不安分’的刘卫偷偷地干起了‘黑物流’这份有前途的职业!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手下专职送货的员工已经有好几百个,还有了十几个加盟的合伙人。

身具慧眼的不独刘卫一个,据刘卫所知,‘黑物流’仅深南一地还有六家。只是刘卫在港岛的人头最熟,来往港岛和大陆的生意有三成由他的“乘风速运”包揽,大亚邮政独占五成,另两成则由其余六家公司瓜分。

刘卫在管理上经验丰富,手下几十名送货员全部是签订了用工合同的正式员工,只有常丰和胖子是临时雇佣。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外企来大亚投资,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要么在港岛设立办事处、要么通过港岛中转,相应的物流需求急速增加。而这条线特别需要用英语沟通,最开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