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的起点(1 / 2)

大风再起 等待杜鹃 2203 字 2017-05-26

已是深冬,回到家的常丰和胖子四处游逛。碰见几拨久未见面的同学,谈得来的便相伴着去小馆子里喝回酒,都是十七八岁热血小年轻,几口猫尿下肚,你来我往地吹牛打屁,场面倒也痛快。

不过常丰心里还念叨着大石,和胖子一起来到石峰,将大石立起来,翻滚着推出石洞,拿麻绳捆结实,两个人前拉后推,费了老牛劲把大青石弄回了常丰家里。

看着儿子“闲逛时发现的”这块四四方方、有好几百斤重的青色大石,老常一阵惊奇。

冬天的山村寡淡得很,无所事事的人们对着石洞和大青石议论一回,也算是凑了个热闹。后来,这个石洞成为了附近村子里那些屁孩子们探险逞能的好去处。而大青石则成了老常家的饭桌,就摆在院子里大树下面。

腊月二十六,常芳常丽终于回到彭家湾,老常一家七口再次团聚。

吃喝毕,常丰说这半年他在技校里换着学了三种技术,最后发现哪一种都不喜欢……

“没意思!”——就这样任性的话说出来,竟然也没有人觉得对他需要进行再教育!

常丰直接说要跟着二姐三姐一起出去打工。

这一下反倒炸了锅,工厂劳动强度大不说,管理得还特别严。他们老常家娇生惯养的小儿子哪能受得了那个罪哟!

不过常丰很坚持,说他马上就要十八了,是成人了,再让父母养着太不像话!不过他不去工厂,受不了那份约束,先打个零工什么的,一个身高一米八、身强体壮的大小伙子还能挣不了一口饭吃?

“反正我是不回学校了,什么学校都不回!而且说好了胖子跟我一起出去,再说还有二姐三姐照应着,去了深南还能受多大罪?是吧?二姐~三姐~”

常丰又是耍赖又是撒娇的,将一个不学无术、娇生惯养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宝贝儿子/弟弟这话一出,老常家其余人纷纷投降,转为对常芳常丽耳提面命——千万千万不能让阿丰受一点儿罪啊!

说服胖子爹的过程更顺利,毕竟是村长,每年也去镇上开过几次会,思想比普通村民要放得开。只要是不偷不抢、合法所得,他老彭都不反对!更何况是跟常丰一起出去,他看人很准,这个话不太多的孩子是个有大主意的。

再说还有老常家那两个已经出去好几年的闺女照应,没什么好不放心的。反正就他老儿子那从来没有出过倒数三名的成绩来看,考什么大学都没指望!孩子能有勇气主动去闯,他得支持啊!这可比那些只会在这一亩三分地里刨食的强!

这几年好像整个大亚都在谈论着一个新鲜的名词——改革开放。一批批电子元器件厂、服装厂、毛绒玩具厂等劳动密集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似乎每家工厂都有接不完的订单、挣不完的钱,老板们卯足了劲催促着员工快点、再快点!

打工的姑娘小伙们归乡时总不厌其烦地诉说那些大城市的繁华,仿佛遍地黄金,而他们带回的金钱也足以让辛苦劳作一年才得些许微薄收入的老百姓不敢置信。所以今年去打工的人更多了。

常芳常丽只请到六天假期,正月初四工厂就要开工,如果她们不想被抢走饭碗,就绝对不能迟到,并且今年还有常丰和胖子需要她们帮忙安顿,更要早点出发。

大年初二的清晨,胖子他阿爸亲自开着拖拉机,和胖子已经等在村头,常丰也已经反复叮嘱过常秀要多照顾父母,也郑重拜托了姐夫李大柱多担待活计。

最后抱着一言不发的阿妈,对着眼泪汪汪的阿爸咧嘴笑了笑,常丰便背着行李跟在了两个姐姐身后,走出他生活了十几年的小院子。

元历1995年初春,常丰和胖子踏上了大亚最南端的这块土地,暂时栖身在深南市东湖区、一个新型住宅小区里的某个小套间里。套间虽小,价钱却不便宜,不过比起那种全是外来打工者聚集租住的地方,这种有大门有保安的小区更能让常芳常丽放心。

常丰和胖子还是第一次见到穿制服看起来威风凛凛的保安,哪像他们学校看门的老大爷,成天趿拉着拖鞋,最重要的工作不是保卫学校,而是卖老伴煮的那一锅黑糊糊的茶叶蛋……

常芳常丽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一家生产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代工厂。两人因为文化水平低,进厂三年了还只能做着基层的线上操作员,流水线工作单调不说、劳动强度又大又没什么发展空间,她俩原本准备再干一年就回家,现在阿弟来了,得更努力工作才行!

东湖区有个电子产业园,常芳常丽打工的贺翔电子就在这个产业园里,她们的集体宿舍离常丰和胖子租住的小区不远。

两人先是把常丰他们的行李安置好,又带着两人来到不远处一座大桥底下,这里长年有招零工、临时工的人蹲点。常丰他们连个高中文凭还没混到手,又不愿意进工厂受管束,来这儿找活就对了。

这个时间点,招工的人还很多,常芳常丽正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