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因为他知道,言尽于此,赵朔会明白他最后没有说出来的那句话是什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猢狲虽散,树却犹存。朕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这个国家的百姓。”
“您说的没错,可那样的树,即便前所未有的壮大,没有任何鸟禽愿意居住,又有什么意义呢?”
赵朔沉默了。
夜倾城的话,让他突然心里一惊。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国家国力自然强盛。
这个道理,赵朔比谁都明白。
只是这些年,随着赵国逐渐的发展,以及来自各方的压力,让赵朔越来越在意自己手中的权力。
每天坐在那把龙椅上,赵朔担心的反而是自己怎么样才能在这把龙椅上坐的稳当,所以他把思维的重点放在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斡旋之上,渐渐忽视了他的国内,还有万千的子民在注视着他。
“朕,还是个明君吗?”
赵朔眼神有些迷茫,看着手中的奏折不知所措。
那奏折上的内容原本赵朔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此刻却是变得格外的沉重。
奏折内所书写的百姓二字,让赵朔心里有了些惭愧。
“陛下自然是明君,只不过犯了些错误而已。在这些错误尚还没有演变成灾难之前,陛下您依旧是明君。”
夜倾城对着赵朔抱了抱拳。
这场原本是赵朔对夜倾城的考验,最后却变成了夜倾城对赵朔,甚至是赵寅的思想教育。
何为国家?无国不成家,无家亦不成国。
这样的辩证思维,才是用来评价一个皇帝是否是明君的标准。
赵寅如醍醐灌顶一般,在夜倾城说完之后便对着夜倾城鞠了一躬,双手抱拳行了个大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出人意料的,赵朔如此身份尊贵的人,竟然也对着夜倾城抱了抱拳。
这让夜倾城有些受宠若惊,赶紧回了个更大的礼。
“寅儿,夜先生的话你可记住了?”
“儿臣记住了。”
“以后跟在先生身边好好学,不要好高骛远。”
“儿臣遵旨。”
赵朔满意的点点头。
“寅儿,去给你的老师倒杯茶。”
夜倾城愣了愣,随后露出了一个淡然的笑容。
这一声“老师”,代表赵朔已经承认了夜倾城太子师的身份。
原本夜倾城以为,赵朔会是个顽固不化的人,如今看来,倒是夜倾城有些小人之心了。
至于赵寅的奏折,赵朔自然是批准了。
在朝为官,不是为了让你拿百姓的东西更加方便,而是为了让你可以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多谢陛下。”
近来事物繁多,可能有些断更,还请诸位谅解。另外,感谢书友弗洛伊德一直支持十三,万分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