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沈氏,闻名天下的富商,发迹于前朝末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沈氏举家从湖州南浔迁到了周庄东面的东宅村。
沈家老太爷沈祐是一个勤勉踏实的人,年轻时来到周庄垦荒开地,辛辛苦苦的劳作并在此娶妻生子,安定了下来。
除了大儿子八岁时生天花不幸夭折外,其余三个儿子倒是个个聪明活泼乖巧懂事,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倒也舒心。
等到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时,沈家已经置下不少田地产业,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小地主。
按理说小富即安,可沈老太爷的三子沈富偏偏是个不甘平庸的人,新婚不久就外出游历,好几年杳无音信,就在家人都以为他已经命丧异乡的时候,他却回来了。
至今人们都不知道沈富在外那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大家只知道他回来的时候不但带着一支装满了财宝的巨大船队,还带回一个神秘貌美的女子。
接下来的故事就很俗套了,沈富依靠着这批财宝四海通商,很快就赚到了更多的财富,据说曾经苏州府有一半的田地都在他名下……
老太爷的二儿子沈禄随了老太爷忠厚踏实的性子,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田地家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老四沈贵却是个有福的,年纪最小有父兄关爱,并未吃过什么苦,仗着几分精明,帮着沈富处理生意上的事情,日子也算过得顺风顺水。
最让人看不透的是老三沈富,乱世中能守得一份家业本不容易,可他偏偏长袖善舞四处通商,仿佛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一样,趋利避害很快的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是突然莫名暴富,所以沈家接二连三开始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
先是分家,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可沈老太爷还在世沈家却分家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沈家是因为钱财导致兄弟阋墙时,沈家却不声不响的就把家给分了,完全没有因为钱财吵闹,完全辜负了一众看客八卦的心。
就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沈家翻修了老宅,还在周庄西边修建了新府邸。
沈老太爷和沈二爷仍然居住在东边的沈府,老三沈富和老四沈贵则搬到了西边的沈府。
从此之后东沈完全退出生意守着家业祖田过日子,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而住在西边沈府的沈富和沈贵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日子过得一日比一日富贵,所以以后人们再提起沈家,统统都不约而同的指住在西边的沈家。
好日子没过多久,沈家却遭遇了一场祸事,这场祸事不但是沈家由盛转衰的节点,也给周庄百姓留下了久久难忘的谈资。
话得从沈家发家之时说起,那时朱皇帝刚刚起事没多久,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沈家虽为商贾,但自古政经不分,所以张士诚占领江南时沈家资助了很多钱粮。
这本也只能算是有求有取的交易:占据一方的豪雄为沈家提供经商的便利,沈家则向其送出供养军队的钱财。
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沈家可能会高枕无忧的坐享财富,可惜张士诚胸无大志只想偏安一隅,被野心勃勃的朱皇帝打败。
就在大家都以为沈家会因此受到牵连被抄没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沈家不但毫发无伤,沈富还受皇帝青睐,移居京师。
有小道消息说沈家之所以避过一劫,皆因在战乱中资助张士诚的同时,也偷偷了运过无数钱粮支持朱皇帝,做过未雨绸缪的投资。
果然不久之后沈富的二儿子沈茂因为率领苏州五百富户向朝廷供送粮食有功,被破例提拔为户部广积库提举,而沈茂的儿子沈玠则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
虽有人不屑沈家这种四处投机的行为,但事实是沈家在新朝站稳了脚跟继续风光,直到十多年那场殃及整个周庄的祸事……
事情发生得很蹊跷,那时沈三老爷沈富已经离开周庄长居京师,老宅则由沈贵一家照看。
突然一日,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兵卒毫无征兆的围住整个周庄,肃杀之气瞬间笼罩全镇。
就在大家惊恐不安不知何故时,有当官模样的人出来说沈家在京城得罪了朱皇帝,所以奉命围住周庄,要细细调查沈家的罪证。
整个周庄瞬间愁云惨淡,沈家这么大的生意,不说与沈家有生意往来的,单说受其所惠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乡邻也数不胜数。
若是沈家以谋逆之罪被株连九族,恐怕整个周庄将会十不存一……
于是就有机灵的人准备逃跑,却发现四周早已如铁桶一般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人性的善恶在绝望的境地中尤其被放大,周庄的居民们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偷偷哭泣,还有的人选择了怨恨。
他们走到沈府门前,先是用各种各样的语言祈求沈府的人出面不要连累乡邻,求而不得就开始用恶毒的语言咒骂,最后甚至有人做起了小动作,希望能够在围捕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