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鸿雁,也就是野生的大雁,至唐代后渐渐以家鹅代替。男方送雁,始于古俗,是表明男子有射猎之力、能够养家的意思。而且大雁生性忠贞,无论雄雁亡或是雌雁死,另一只都会独身至终,送雁也是取此美好之意。
“纳采之物,胤已备好了。”说完,张胤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鸡鸣头遍即起来,跨马背弓,出城射猎大雁。按他箭术,射雁不难,可是此时夏末秋初,大雁南飞才始。《吕氏春秋》说:“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俗语亦有“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的话。这季节洛阳城外山泽之间鲜见大雁,空有神技亦无机会施展。张胤转悠良久,终无所获,只好到猎雁人处购买了两只大雁。汉时有人以猎雁为生,将雏雁养于家中待售,称为猎雁人。
蔡邕抚掌大笑,道:“既如此,我晚间即去太学。”
张胤赧然一笑,拱手为礼而去。
蔡邕代为求亲,也算是很有面子的事了。洛阳城中又有几人有此等脸面?
蔡邕来时,卢纨正在房中写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卢纨的字娟秀柔美,只是今日心情不安,下笔有些不太经意。
张氏推门而入,来到卢纨身边跪坐下,柔声说道:“纨儿,蔡议郎来代胤儿向你求亲了。”
卢纨“嗯”了一声,几不可闻。
张氏拉着卢纨的手,道:“胤儿才学显于同侪,孝勇胜于常辈,与你又可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是你良配。母亲知道你对胤儿也有情意,你二人若成夫妻,要互相扶持,恩爱好合。”张氏话音渐低,难掩不舍之意。
卢纨乖巧点头,伏在母亲肩头,一时间不知是喜是悲。
纳采之后,方有问名、纳吉。所谓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也。自然也是蔡邕代为。纳吉才是订婚之礼,需族中长辈出面。
十日后,张胤的叔父张识亲到洛阳行纳吉之礼。奠雁之后,礼成。张胤与卢纨算是定下亲事。
后面亲迎自不必说,只是纳征、请期之礼,此时也不便为,只好大略定下时间。以卢植之意,今冬纳征,也就是下聘礼,明春办婚礼,婚礼前让张胤提前行冠礼。张胤欣然允可,当下书写家信一封,告知滕玉和王蒲两位母亲。
………………………………
注①:三署郎见光禄勋,执板拜;见五官、左、右将,执板不拜。于三公诸卿无敬。——《汉官六种》,孙星衍等辑。
注②:《仪礼?士昏礼》曰:“下达,纳采用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