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约法三章(3 / 3)

峥嵘志 肥猫江湖 5430 字 2017-05-25

惜许兄你不在九江。”

许攸问道:“我在若何?”

“许兄若在,我定然拉着你一同去冲蛮阵。”张胤和袁绍哈哈大笑。

许攸向来沉溺酒色,身体空耗,让他去冲阵无异于送死。张胤这是开他玩笑,许攸也不介意,这等玩笑本就是他们几人惯说的。

三人立于官道之旁,抚掌大笑,友情更胜往昔。

张晟也过来向袁绍、许攸见礼。

袁绍打量了一下张晟,向张胤说道:“子明英气逼人,真汝之弟也。”

张晟经过九江平蛮之战,平添一股沉稳狠辣之气,按照袁绍的话,这是“将气”,久经沙场的大将才能拥有的气质。虽是夸奖之词,但是也算比较贴切的形容此时的张晟。

落在后面的两人也到了近前,袁绍拉着其中身材瘦长、面相精干之人介绍道:“子承,吾来为汝介绍。此是吾大兄,何顒何伯求,襄乡人,算是你的老乡。”

何顒这个名字,张胤自然是听过的,赶紧上前行礼:“见过大兄。”

何顒少时游学洛阳,虽是后进,却与郭林宗(郭泰)、贾伟节(贾彪)等前辈交好,在太学之中名声极盛。何顒为人讲义气,胆子极大。传说他有个朋友叫虞伟高,有父仇未报,而笃病将终。何顒前去探望时,听到虞伟高哭泣诉说。何顒为全朋友之义,杀了虞伟高的仇家,提其头到虞伟高墓前祭拜。

数年前,阉人作乱,害死陈蕃、李膺等人,何顒由于与蕃、膺相善,遂为阉人所陷,于是改名亡匿汝南。如今何顒竟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洛阳,还和袁绍、许攸等人相交,想必是有袁绍遮护。

何顒还了一礼,说道:“这就是戮贼救父、孝勇无双的张子承吗?果然英姿勃发,真丈夫也!”

“大兄谬赞,胤愧不敢当。”

何顒哈哈一笑,道:“何愧之有?子承孝勇之名,遍于天下矣!”

袁绍又指着另外紫面短髯、浓眉阔口之人道:“子承,此亦是吾大兄,东平寿张人,张邈张孟卓。”

“张邈?兖州大豪,‘八厨’②之一的张孟卓?”张胤心中暗道,“又一个三国名人。”

“拜见大兄。”

“子承免礼。余久闻汝之大名。汝之《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余已拜读,实乃天下奇文。悯农郎君,名不虚传。”张邈的声音粗壮有力,带着浓重的兖州口音。

《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三篇训蒙文,经卢植、马勖、崔琦等人之手,迅速传至天下,现今幽州、冀州、豫州、凉州甚至洛阳都有不少人以其为童子开蒙。张胤作为作者,名声也随之越发响亮。

张胤憨憨一笑,道:“敢劳各位兄长相送,胤在此谢过各位兄长。”

何顒说道:“子承,卢太守九江平蛮之策可是出自汝之手?”

张胤诧异道:“大兄,何有此问?”

何顒道:“我听闻,九江平蛮,有心战为上之说。选荐蛮人入府为官,亦是善法。”

张胤回道:“此确是吾向老师提议。”

何顒赞道:“子承好计谋。若我大汉治蛮皆依此法,边郡再无蛮夷之乱矣!唉……”何顒说完长叹一声。

袁绍、许攸、张邈等人默不作声,大汉国不缺有才识之人,而是小人乱政,计不能用。

马车之中,张氏说道:“胤儿,天时已不早了,前途遥远,还是早些赶路吧。”

张胤遥向马车行了一礼,回道:“诺!”

“大兄,胤此行还要将师母送往涿郡,在此与大兄别过,他日有缘,我们自会再见。”说完,张胤深施一礼。袁绍、许攸、何顒、张邈躬身还礼。

袁绍道:“子承一路保重。”

许攸等人也道:“保重。”

众人摇手而别。

看着张胤上马随着马车缓缓而去,何顒喃喃地说:“此子殊异,文才武略皆胜常人,异日成就不可限量也!”

袁绍、许攸、张邈三人微微点头。

………………………………

注①:此段文字摘自《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注②:《后汉书》:“度尚、张邈、王芬(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