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胤等人到达洛阳,方入太学就听闻,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四府选任卢植为九江太守,不日即将前往赴任平叛。
张胤听了也不再细问,快马加鞭直入老师卢植的小院。院前门仆认得张胤和张晟,赶紧引众人进去。
此时,卢植正在书房看书。张胤让众人稍歇,自己到书房前叩门道:“老师,我回来了。”
“可是胤儿?”屋内传出卢植钟鸣般的声音,让张胤倍感亲切。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
“是我,老师。”
“进来吧!”
卢植高大的身躯坚毅挺直,跪坐在案前比常人也矮不了多少。看到老师熟悉的身影,张胤一下子平静下来。
“老师,弟子回来了。”张胤伏在地上行了一礼。
“守孝之期满了?”卢植放下手中的书简,扶起张胤问道。
“是。”
“好。汝能坚守孝期,很好。”卢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汝所做蒙学三篇,独创一格,确有真言灼见,很难得。”
“多谢老师夸奖,弟子愧不敢当。师母与师弟师妹可好?”
“他们都好。一会儿你可以去后院看看他们。”
“方才听说老师已经被拜为九江太守。弟子自信还有些勇力,能骑得烈马、使得好弓,愿随老师同去平叛。请老师准许。”
卢植微微沉吟,然后道:“也好。九江蛮不足为虑,借此机会,增广见识,对你大有好处。既如此,明日你休息一日,后日一早随我同去九江。”
“诺!”
“听说汝在渔阳收养了不少孤儿,可有此事?”卢植问道。
“确有此事。弟子父母双亡,如今也算得是孤儿。也许是同病相怜,弟子见不得路边孤儿冻饿而死,因此收敛了不少。只是弟子能力有限,已经无力再多收养了。”张胤恭敬地回答道。
“哦!现有孤儿几许?”
“已有八百余。”
“嗯!此乃大善之事,值得下一番苦功。做事当持之以恒,用之以心。汝应勉之。”
“多谢老师教诲。”
师徒二人又说了半晌话,张胤才从卢植的书房里出来,去后院拜见师母张氏。此时,卢慎和卢重兄弟应该在自己房里看书,纨儿不知道会不会和母亲在一起。
方到门前,正遇到卢纨撩帘出来。
“啊!师兄!你回来了?”卢纨喜出望外,眉毛一扬,大眼睛闪着惊喜的光。
“是啊!师母可在房中?”
两年多不见,这小丫头身子又拔高了不少,看着足有七尺二三寸,和成年男子仿佛。长相也越来越秀美,只是在张胤看来有些偏瘦。
“在啊,我带师兄进去。”说完卢纨拉着张胤转身又钻入房中。先前她明显是要出去,现在也记不得了。
张胤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跟着卢纨进入房中。
张氏正在房里收拾东西,见是张胤进来,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招呼张胤。
张胤上前道:“拜见师母。”然后跪地行礼。
“快起来,快起来。家里的事情已经处理完了吗?”张氏让张胤起来,询问道。
“弟子为家母守孝之期已满。特来老师身边完成学业。”
“哦!汝师已被任为九江太守,即日要去赴任。”
“老师已经允许弟子跟随同去。”
“那很好。有胤儿你在,我也能放心些。”张氏扭头对身旁的卢纨说道:“纨儿,去给你师兄打盆水来,让他洗洗脸。看他这脸脏得……”
“嗯!”卢纨答应一声,看了张胤一眼,莫名其妙地粉脸一红,赶紧转身出去打水。
张氏看着女儿出去,又随口问道:“路上可还顺利否?”
“一路都很顺利。弟子的两位兄弟也随弟子而来,路上有他们照应,未遇艰险之事。”
“嗯!待你洗洗脸面,引师母一起出去见见汝之兄弟。”
一会儿,卢纨端来水盆,张胤就着洗手擦脸,然后三人来到前厅。
卢慎、卢重兄弟此时也知道张胤回来了,一起来到前厅相见。张胤等人进来时,卢慎、卢重正和张俊、张晟聊得火热。
张氏认得张晟和张俊等人,因此张胤只向张氏介绍了韩当、凌操,而居莫悉穿着仆人服饰,张氏也没过问。
张胤带居莫悉前来,是担心他不够忠心,在他离开黍谷山庄期间引来鲜卑人,发生意外,加之确实需要有人服侍打点,因此才将居莫悉带在身边。这居莫悉倒也聪明伶俐、手脚勤快,一路之上牵马坠蹬、打尖问路诸般琐事,应付自如,让张胤等人颇感方便。
张氏只在厅中略待了一会儿,就去后边安排饭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