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巷,几乎全体出动。如今百姓对汉室仍有忠心,还没像十几年后黄巾之乱时那样与朝廷离心离德。无数百姓涌向郊外,一是瞻仰圣容,二也要借机踏青游玩。
张胤、张晟是要和师母张氏,以及卢慎、卢重、卢纨等人一起去郊外踏青。卢植是太学博士,要随朝廷百官一起行动,自然就不能和妻儿弟子出游了。
张胤和张晟骑马跟在张氏母子的马车两侧,让车中的卢慎、卢重好生羡慕。卢植家庭并不算富裕,在太学中并没有养可以骑乘的骑马,只有两匹驽马驾车,所以卢慎卢重兄弟也就没有骑马的机会。少年心性都是好动的,原来在涿郡老家又练过骑马射箭,这卢氏兄弟二人见猎心喜,怎么能忍耐得住。卢重几次向母亲提出要和师兄一起去骑马,可惜张氏不允。
春耕郊祭是在洛阳南郊,离太学并不是很远。张晟等人出太学后很快就看见了熙攘的人群,官道两旁更有军士守卫。
卢植妻张氏一看这种人山人海的情况,就提出折而向东,去白马寺一游。张胤等人也都无所谓,本来出来也不是为了凑热闹去观瞻圣颜的,主要是为了出来散心的。
张晟很想射猎一番,可惜这洛阳城外没啥好的猎场。北邙山中倒是猎物很多,可惜那是大汉皇陵所在,多有守卫,平常百姓又怎敢到其中射猎。
张胤等人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向白马寺而去。
这白马寺是汉明帝刘庄敕令而建,离洛阳城不过数里。传说汉明帝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之后有印度僧人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汉明帝躬亲迎奉,遂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张胤后世游览过白马寺,不过那是后世重建的,跟此时的白马寺大不相同。
路上张胤邀请卢重共乘一马,把卢重高兴坏了,骑在马上兴高采烈,路边的景色在他眼中都增色不少。
张晟也愿将踏雪借给卢慎骑,但是卢慎觉得母亲孤单,还是选择了待在车中陪母亲。
白马寺中游人也不少,更有不少善男信女到寺中上香祈福。
张晟对寺庙全无兴趣,留下来与赶车的仆人一起照看马车和青兽、踏雪,张胤和张氏母子五人一起入寺内去拜佛许愿。
这白马寺是皇家敕建,香火鼎盛,其内颇有些摩肩接踵的景象,待张氏和卢纨上过香后,几人赶紧挤了出来。
到得门外马车处却见张晟正在和一个年轻士子说话。这士子不过二十出头,丰神俊朗,气质儒雅,是个地道的美郎君。
见张胤等人走过来,张晟说道:“阿兄,这位张郎君找你。”
那士子自我介绍道:“我是广陵人张纮,字子纲。见过悯农郎君。”说完拱手一礼。
张胤一边还礼,一边盘算道:“难道是江东二张之一的张纮吗?恨奴是怎么跟他相识的?”
“莫不是韩博士弟子?”
“正是!”
“幸会!幸会!早闻张兄大名,今日幸得一见。”
“悯农郎君之名才是如雷灌耳。”
这士子正是太学博士韩宗的弟子张纮,他跟张胤一样,虽然不是太学生,但都拜太学博士为师,跟在博士身边学习五经。张纮现今正跟随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
张胤知道历史上的张纮是有名的内政大才。来到太学之后,张胤对张纮也是颇有耳闻,原因是其师卢植曾提到张纮此人“与众殊异”,并赞其“篆书佳”,只是未曾见过面。
按说韩宗和卢植同为太学博士,住处离得并不远,张胤和张纮相遇的机会并不少。只是由于张胤一心读书,很少出外行走,所以今天二人还是初次见面。
张纮与张晟并不认识。今日张纮也是跟着几位好友出来观看春耕祭祀,也是嫌人多嘈杂转而来游白马寺,在寺门外偶遇张晟。张纮听到仆人称呼张晟为“晟郎君”,又听到“悯农郎君”几字,便猜到张胤等人应该也在附近,故而上前和张晟攀谈了几句,正见到张胤等人出寺而来。如今张胤张晟兄弟在太学的名声可是响亮得很,被张纮明眼认出。
张纮与张胤两人都是博学多识,惊才绝艳之辈,谈话十分投机。张纮见张胤等人似要返回太学,便执意也要跟着返回。张纮到寺中寻朋友告知一声,然后邀请张胤到自己的车中说话,一同回返。张胤的座骑青兽就便宜了卢重一人。
到得卢植的小院门前,张胤拉着张纮的手道:“大兄,真有经天纬地之才,与大兄相谈,受益良多。”
张纮说道:“贤弟才思敏捷,拙兄不及也。”
张纮拍了拍张胤的手,又道:“拙兄一直有个疑问,还请贤弟不吝赐教。”
张胤道:“大兄何来此言?不知大兄有何疑问?小弟定知无不言。”
张纮看着张胤的眼睛,说道:“去岁冬至日,有人在卢博士院中吹奏竖笛,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