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师会(2 / 2)

峥嵘志 肥猫江湖 3659 字 2017-05-23

蔡邕恍然。

马日磾问道:“此是何人?”

蔡邕道:“堂溪伯并名典,是颍川鄢陵人。其人性严谨,才学过人,通今古经文,书法亦佳。前时刚为大长秋曹季兴(曹腾)向朝廷举荐入少府,翁叔不知其人也属正常。吾与其亦是初识。吾甚敬其才。”

马日磾道:“此人合适否?”

蔡邕道:“甚宜。”

马日磾道:“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学识广博,治事严谨,亦是吾道中人。”

卢植和蔡邕皆点头称是。

马日磾大笑道:“有吾等几人协力,此事可期!”又问卢植道,“有酒否?”

卢植亦笑道:“吾家中岂能无酒!”招来仆人温酒备菜。

蔡邕附和道:“有酒岂能无曲。待吾抚琴助兴。”

马日磾拍手笑道:“此议最善。”

卢植赶紧命卢慎进屋取一琴来,递与蔡邕。

蔡邕坐于一案前,将琴放置其上,伸出双手,轻拢慢捻,奏出一首曲子。曲音古朴粗犷,节奏铿锵有力,雄健处,如江河行地,清亮时,似日月经天。蔡邕弹奏此曲几能入神,大有天人合一之意,引人入胜。

众人皆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张胤心中暗叹:“蔡邕之曲,名不虚传。”

待曲音完了,马日磾鼓掌赞道:“尧弹琴,神人降。好一曲《尧畅》,真神曲也。”

此曲正是上古琴曲《尧畅》,又名《神人畅》,传说是上古圣王帝尧所作。传说帝尧祭祀天地,有神降临,告知他“水方至为害,命子救之”,尧即作琴曲《神人畅》以谢神恩。

待酒菜上来,卢植、马日磾、蔡邕三人落座,举杯尽饮,欢喜不禁。

张胤、卢慎等少年也各据一席,只是有菜无酒。张晟见无酒可喝,郁郁寡欢。张胤也不去理他,只一心关注三位大儒。

卢植之妻张氏出来相见一面即去。卢纨随即也跟着母亲回后堂去了。

卢植、蔡邕二人都是豪饮之辈,能饮酒一石,真正是酒来杯干。马日磾在一旁也是不甘示弱,喝下不少酒水。

饮到酣处,马日磾对张胤道:“小贤弟,听说你喜吹笛,七八岁即能自谱新曲。何不也吹奏一曲?”

马日磾是马融的族孙,而张胤的祖父张衡与马融相交莫逆,论辈分马日磾与张胤同辈,所以马日磾有此小贤弟的称呼。此事皆因为张衡、张谟父子二人得子都甚晚,才造成马日磾与张谟年龄上的巨大差距。

蔡邕听到马日磾的话,也说道:“民间常有人说悯农小兄弟乃天上仙童下凡,能谱新曲、写新书,今日正好见识一番。”

卢植在一旁,听马、蔡二人的对话,连连摇头:“这都是什么辈分?全乱了。”

张胤连忙起身,不敢推脱,进内取来竖笛,吹奏了一曲《长相思》。

曲罢,蔡邕拍手而起,道:“此曲大妙,果有新意。若改成琴曲,必定更佳。”

张胤心中惊叹,不愧是千古音乐名人,果然琴艺精湛。此曲本是他学自后世,正是由琴曲改编而来,不想被蔡邕一下看穿。

蔡邕又对张胤道:“小兄弟所奏此曲,技艺精湛,感情挚诚,已得曲中三味。只是此笛似乎与小兄弟不合,音色略有些滞涩。吾有一笛,可赠与小兄弟。”

张胤这支竖笛正是他姨母滕氏早年所赠,当时是特意为幼年的张胤所做,笛子长度、孔距都与一般竖笛不一样。如今张胤已经长大,此笛就有些不相宜了。张胤念旧,一直不愿弃之不用。

张胤谢道:“多谢蔡郎中。”

蔡邕道:“小兄弟可愿将此曲传授于我?”蔡邕极爱音乐,擅抚琴,喜吹笛,遇到好曲谱,多愿记录下来。他非常喜爱《长相思》,执意要学此曲。

张胤自无不允,应承下来。

蔡邕道:“吾代汝向卢博士请一天假。明日小兄弟可来吾府中,取笛授曲。”

“诺!”。张胤答应道。

卢植、蔡邕、马日磾三人交情匪浅,难得相聚,欢饮至夜方散。

………………………………

注①:后世称为《东观汉记》,记载东汉光武帝至灵帝时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因官府于东观设馆修史而得名。全书由班固、刘珍、蔡邕、杨彪、崔寔、马日磾、卢植等人编撰,历经自东汉明帝至献帝几乎一朝时间尚未最终完成。《隋书经籍志》所录《东观汉记》有一百四十三卷,其余散佚。

注②:东汉时,朝廷对各种经文都有一部标准读本,用漆书写藏于兰台,称为“兰台漆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