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梦想与现实(1 / 2)

唐朝小英才 卓一飞 2966 字 2017-05-25

日升日落,又是新的一天,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巡街的巡街,叫卖的叫卖,要饭的要饭,至于某些特殊行业,比如青楼,依然处在酣睡之中,总之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然而皇宫之中,高墙之内,气氛异常肃穆。来来往往的内侍宫女都是形色匆匆,偶尔有些交谈也是寥寥几句,没有人敢大声说话,生怕打扰了伟大的李二陛下,这几天里已经有四个倒霉的太监被暴怒的李二杖毙,还是小心些的好。

太极殿里,高座在龙位上的李二虎目炯炯,巡视大殿群臣,不怒自威,如果李非在这里,定会感慨万千,这就是上位者的威严啊。

此时的李二又感慨又无奈,感慨的是自己终于坐上了那高高在上的位置,成为天下之主,无奈的是突厥此时却纵兵而来,一路烧杀抢掠,口口声声是为新皇登基来朝贺,傻子也看得出来是怎么回事,你他娘的朝贺要带几十万大军吗?若非大唐军队驻守四方,长安空虚,岂能有你露脸的时候?

手下文臣武将虽有不少,奈何商议了几天都是全无头绪,程咬金,尉迟恭叫嚣着把颉利擒来为陛下跳舞助兴,王珪,萧瑀主张与突厥暂时讲和,积蓄实力,毕竟大唐连年征战,士卒百姓皆已疲惫不堪,房玄龄,杜如晦赞同王,萧的主张,又更进一步,与突厥和亲,这是老套路了,汉朝没少用过这法子,虽是一时权宜之计,可李二却不赞同。原因很简单,老子把你打服了,再赐你个闺女,你得感恩戴德,发誓一辈子效忠大唐,这没话说,可你若是逼我不得不下嫁公主给你,那就没话说了,打吧。

殿下群臣吵吵嚷嚷,李二还未发话,程咬金,尉迟恭更是撸起袖子与房,杜对骂起来,弄得长孙无忌,王,萧几人赶忙上前劝阻,整个太极殿弄得鸡飞狗跳,犹如菜市场一般。

“够了!”李二一句暴喝,殿下众人这才各自归位,程咬金端端正正抱着笏板目不斜视,好像刚才乱飞的唾沫不是他的一样,看得房玄龄胡子直抽抽。

“中位爱卿,明日午时突厥大军就要兵临城下,诸位可有退敌之策?”李二又扫了堂下一眼,威严得问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道能说的办法都说了,还要怎样,那不就是陛下您的一句话么,是打是和您给个痛快话,还有什么好说的。

“陛下,臣有话说!”长孙无忌终于逮到了机会开口,忙不迭地出班。

“长孙爱卿,你有何良策?”

“陛下”长孙无忌深施一礼,缓缓说道“既然突厥颉利是为朝贺我皇登基而来,选来即是客,那何不如陛下亲自去渭水迎接呢?”

李二“哦”了一声,疑惑地盯着满脸微笑的长孙无忌。自隋文帝时李二便与长孙无忌相识,太原起兵,败梁师都,灭薛举,东击窦建德,南擒王世充,都有长孙无忌的影子。此刻长孙无忌话一出口,李二就明白了一二。略微思索了一番,不禁连连点头,“不错,远来即是客,远来即是客啊,辅机,还请你与我一道,迎一迎这位远道来的客人,如何,哈哈哈”

说罢,两人皆相视大笑,弄得大殿众人一脸迷茫。房玄龄,杜如晦皆若有所思,对视了一眼,也笑了起来。武将们看着眼前几人,不知发生了什么,程咬金更是急性子,正要起身去问个究竟,身边的秦琼眼疾手快一把把他拉了下来,“知节勿要莽撞,且听陛下吩咐就是。”

程咬金这才坐下,一脸迷惑地望着大笑的几人。

几人笑罢,李二脸色阴郁的面色一扫而空,又恢复了往日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形象,沉吟片刻,接连下令,众人一一应诺。

六月二十七日午时,长安以北的渭水河畔,一柄巨大的黄罗伞盖下,李二摇手远眺,目力所及之处,只见密密麻麻的黑线自北而来,由远及近,足有六七里之宽。大地颤动,黄土漫起阵阵沙浪,缓缓而来。众人皆变色,暗暗吃惊,突厥好大的阵势。李二面色凝重,沉默不语。一旁的房玄龄捋着胡须,若有所思。

人数过万,无边无沿,更何况这是近四十万大军,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似乎笼罩在天际中。他们骑着马,背着弓,最前方的几层骑兵皆身着铁甲,黝黑的甲片反射着太阳的光芒,锋利的长矛灼灼生辉,老程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唾沫,低声嘀咕“他娘的,突厥蛮子真能生啊,站着让俺老程砍都得砍个十天半月!”一旁的秦琼面色阴沉,老尉迟看得眼角直抽抽。

突厥大阵周围巡弋着不少侦骑,望见渭水河畔唐军全身批挂,严阵以待,中间有一面金黄色的伞盖,心下惊疑,当下不敢怠慢,直奔可汗大帐而去。

颉利自继位以来可谓顺风顺水,不但全盘接收了父亲启民可汗的全部兵马,实力大增,更是占据了最肥美的草场,薛延陀,室韦,回纥,拔耶古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称一声大哥,此时南下中原,志得意满。心下正想着跟大唐要多少好处,忽听侦骑来报,唐军列阵渭水,其中有黄罗伞盖,应该是大唐皇帝李世民也来了。

颉利坐在马上,望着伞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