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及,忧郁的脸庞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李非与二栓急急跑来,李非激动地挥动双臂,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这位大哥对自己那是没话说,兄弟情深,家中虽然贫寒,有吃的都是自己先吃,有活总算大哥抢着干,受了欺负二话不说就撸袖子给自己出气,总之一句话,对李非这个兄弟真正做到了手足情深。
李白也认出了李非,匆忙跳下马,给迎来的李非一个熊抱。
“哈哈,我道是谁,原来是老二,嗯,不错不错,又长高了些,快赶上我了”李白宠溺地摸摸李非的头,朝胸口垒了一拳,李非装作很痛苦的样子揉揉胸口,这是两兄弟表达亲密的方式,李非很痛苦,李白却乐此不疲。
“大哥,你咋回来了?嘿,瞧这一身,咱就没法比呀!”二栓与李白也算熟识,说起话来也很随便。
“你小子,还是这副熊样子”
哥儿三个说说笑笑回到家中,二栓去地里叫老爹老娘,李非动手填灶烧水,来这里几个月,别的没学会,基本的生活卫生还是要讲的,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睡前要洗脚,一丝不苟。
李白眯着眼看李非忙活,一脸的欣慰。二弟长大了,不再是自己离家时哭闹的那个小毛孩儿了。
“大哥,你这次回来还走吗?”李非边烧水边问。
“怎么,刚回来就要赶我走啊?”李白笑着问。
“是啊是啊,你快走吧,别把我的饭给抢去,哈哈”
“你这小子!”
“大哥,听爹娘说你在长安,上次我也去长安了,不过快要关城门了,我怕赶不及,就没去找你,哥,你在长安咋样,考中了没?”
一阵沉默,李非诧异地回过头,发现老哥李白的脸上竟是愁苦之色。
“唉,一言难尽,大唐立国以来,秉承隋制,兴官学,办科举,为的是为国选才,给了贫寒子弟一条为官治民之路,可这条路哪里那么好走”李白端起李非送来的白水,轻轻啜了一口,又说“大哥本一介布衣,得恩师举荐,入长安官学,本以为能一展抱负,搏个功名,不料学署荐才只选豪门大户子弟,寒门学子要么投行卷拜入高门之下,才得举荐做门客得以科举,要不然就只得断了念头或做账房先生,或教书为生,等待投行卷”
“那大哥你怎样?”
“我?”李白摇头苦笑,“我也算不差,投书拜入长孙大人门下,在他府中做些抄抄写写的投笔吏”
李非明白大哥的想法,自古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在士农工商等级分明的封建时代,这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那大哥总还是有希望的,大哥才干不缺,缺少的不过是个机会罢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哥不需气馁”
“梅花香自苦寒来”李白反复琢磨这几个字,表情惊讶万分,虽短短数字,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端的不俗。
脸上现出满意的神情,“二弟出口成章,这几字妙哉!妙哉!”
李非小脸一红,他没想到随口鼓励李白的一句话,不经意间剽窃了后人的诗句,饶是他脸皮不薄,也有些不好意思,随即转移话题,“大哥在长孙府,等等,哪个长孙府?”
李非终于想明白刚才哪里不对劲了,李白说在长孙府做门客,他也没有在意,此时再听到长孙二字,不禁悚然一惊,难道是。。。
李白一愣,随即说道“长安还有哪个长孙府,自然是当朝吏部尚书,齐国公,长孙无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