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千手如来(1 / 3)

陈青云就任宜州知府堪堪三年了,一直以来还算勤勉清廉,可最近却有点心烦意乱起来,因为眼前赫然堆积着如山的银两。

原来一个月前锅底洼的宜州城连日暴雨引发洪灾,一时间饿殍遍野满眼狼藉,于是朝廷火速拨下一百万两赈灾款来,如今这些白花花的银两就堆放在陈青云的眼前。

陈青云就这么痴痴迷迷地守着银两整整三天三夜,心里如煮沸的海水一样一刻也不停地翻腾。

曾记甫上任时也是一腔热血,可三年过去了,一起为官的同僚们哪个不是财大气粗挥金如土,只有自个儿受着内心的束缚始终不肯迈出那一步。

这还罢了,三年过去了,连昔日平庸之极的同僚都升的升、爬的爬,而自个儿依旧在这弹丸之地做个小官,因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拿不出银两来孝敬上司吗?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从这堆银山中抽出一些来,真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第三天夜里他的一双眼熬得跟兔子眼一样,终于以拳击掌,长叹道:“罢罢罢,做官不为财,请我都不来,谁让银子这么动人心呢?”

一大早,陈青云正梳洗,师爷忽然气喘吁吁地进来了,脸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原来州府大门上惊现飞镖传书一封!

陈青云接过信一看脸色顿时白了,只见那信上浓墨淋漓地写着几行字:“一年雄心、二年灰心、三年贪心,三天三夜的暗室欺心,陈大人好自珍重,否则,你怎么取来,我就怎么取走。”

落款铁笔银钩四个字:千手如来。

这千手如来是何许人,陈青云自然是如雷贯耳,此人身上犹如长着一千双手一样,专偷那些贪官污吏、为富不仁之辈,济危扶困解穷人于倒悬,真的是来去如风神鬼莫测,谁也拿他没办法。

不过这三年来他倒没给陈青云找多大麻烦,有人说是因为陈青云为官廉正,所以他就外出找别的官老爷富豪们的晦气了,想不到现在杀回宜州盯上了自个儿,这么说目前陈青云面临的处境他竟瞧得清清楚楚!

陈青云的心思被人瞧破,一时又惊又羞,转瞬间又恼羞成怒,咬牙说道:“好你个千手如来,你以为你这一吓我就收手吗?行行行,咱们就斗上一斗,看谁更狠!”

很快,宜州城里轰动起来,原来知府陈大人在衙门外白纸黑字地贴了张告示。

大意是:听说千手如来手段高强,取人财物如入无人之境,本官却不信,想与阁下赌上一赌,也算与民同乐。本官有一玉佩,阁下若能悄无声息地取了,本官当心服口服,以后行事更加勤勉;阁下若输了,立即偃旗息鼓离开本州,并永不再犯。千手如来,你敢应战否?

这封告示妙得很,明着是打赌,其实质内容却只有陈青云和千手如来两人心里明白。

一旦千手如来不敢应战,或者输了,名头都将大打折损,在宜州他将无颜再呆下去,任陈青云所为;

若他胜了,陈青云也心甘情愿地把银两悉数花到灾民身上,绝不雁过拔毛,日后回归明路继续做他的清官去——千手如来手段真如此高强,贪来的银两还能守住吗?

一晃过去了好几天,大伙天天成群结队地来衙门外观望,渐渐的,大伙的心冷了下来,因为那告示一直好好的,看样子千手如来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这场好戏是看不成了。

就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之际,告示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张墨迹豪放的应战书。

写的是:“既然陈大人如此看得起在下,我敢不应战?只是取玉佩远远不能施展我的手段,也不能使大人心服口服,所以我想在万众瞩目之下来个遁地无形——任凭大人手铐脚镣天罗地网,我将在三日之内凭空消失无踪。

我连我这个大活人都能偷走,何况玉佩乎?

为了公平起见,特请李绅等几位乡贤做个见证。陈大人,你敢应战乎?”

李绅是什么人?

他是宜州城里第一个乐善好施诗书传家的贤人,银须飘白一言九鼎,人皆称之为李贤人,由他见证,端的是威仪加重公平如山。

陈青云至此毫无退路,慨然奋笔道:“一切全依阁下!”

可当他来请李贤人时,李贤人却神色凄楚地说道:“这个见证人,我真的难以承当啊!陈大人,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让你改变心意吗?”

陈青云忽然觉得这李贤人话里似乎有话,也或许是自个儿多想了。

便强自笑道:“非这样不行,我一定要让这可笑的偷儿知道天外有天,从此改邪归正!”

第二天,官府衙门外挤了个水泄不通,人人争相目睹那传说中的人物——千手如来。

不一会儿,人群中缓步走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来。

对端坐大堂之上的陈青云一字一句地说:“我就是千手如来,我来应战了,任凭大人如何绳捆索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