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之无奈痛苦(三十九)(1 / 3)

泪干无痕 山蛋儿 4053 字 2017-05-21

孟如雪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找着帐,对举报信中关于作损耗一千一百吨玉米,凭空飞走四十八万元的事,进行技术处理。

这个帐,最初交给刘威时,只是一个期处结转数。帐面有库存玉米一千一百吨。到十月份,刘威因对不上九二年的库存结转量,找孟如雪核对。孟如雪借机将九二年的库存玉米分两次做了损耗处理。在毫无凭据的情况下,全部耗掉一千一百吨玉米。为化解这一千多吨玉米的金额,在九三年的平转议的划转中,以提高玉米收购价格,全部吃掉了这一千多吨玉米,钱全部落入个人腰包。原以为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办法。一是九三年的帐与她无关,所以她把九二年的帐错到九三年,造成时间无法核对。把自己摘的一干二净。二是自己并不接触现金,谁会想到损耗和现金的关系。三是九二年的帐始终在自己手里,有什么事必须先经过她。所以。她很自信。事隔这么多年,无人提及。她更加认为自己的水平高,而错以为刘威什么也不是,业务不懂。

殊不知,刘威早就知道她的伎俩。十月份对库存时,刘威发现了公司帐外还有很多钱和库存货,没上帐,含在九二年的帐上,接着,又发现了在省城有一个单独开户的帐户。公司销售的不少货款都汇进了那个帐户。很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所以,当韩萧天让刘威做空头销售时,刘威认识到了做空头销售意味着什么?但这么大的金额,刘威怎么敢说呢?那是掉脑袋的事啊。等到韩萧天和索局长四处放风说,刘威的业务不怎么地,把帐都弄乱了时。刘威害怕了。他们是要拿刘威当替罪羊。到时,你有多少个嘴能说过他们?

九三年的帐是无法改了。因为九三年交接时,刘威用章在余额上都盖上了印。改动就太明显了。只有从九二年自己的帐上入手了。九二年并没损耗这些数,现在只有换帐,重新做本帐了。将原来入帐的收购票撕掉几张,对上这个数就行了。孟如雪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所有的九二年帐拿回家去,重新做帐。但找了半天没有找到九二年的帐簿页。叫她忙了一身汗,最后,总算是在一卷废报表中,找到了几张散页的辅助帐页。不管怎么样,先对付上再说。于是,她就在一片散页上,写上了前期库存量、收购量、金额、销售量、损耗量、期末库存量,把这些量和九三年改后的库存量一对,正好一致。这么一致,就把凭空飞掉的一千吨玉米做了个天衣无逢。举报信上所提的擅改库存做损耗,变成了有依有据的帐了。而真正的帐,却放在了家里。她想毁掉,但又不敢,怕在涉及到别的帐时,自己没有这本帐,想不起来是怎么回事。万一有那么一天,这本帐还能说明点问题。如果毁了,就什么也说不清。如此一来,要想查这个帐,找出刘威举报的情况,只有到省厅去查那里的帐,找到平转议的价格、数量,一查,真象就会大白了。这才是正点。是要命的。

茂祥家里,哈局长和萧天都端坐在那里,谁也没说话。大家对这突然到来的事情弄懵了,谁也没想到平时不声不语的刘威能捅出这么大的喽子。而且是针针见血,切中要害。呆了半晌,还是哈局长说话了:“我这也是冒着危险找你们的。可以这么说,这封举报信是针对咱们三人的。这里反映的事情,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有些事,是当时所处的大环境那么定的,比如说集资的事,当时社会上都是按三分利集资的,这没什么说道。但按现在的金融政策对照,就说不过去了。还有公司做买卖的平转议划转评价粮的问题,放在基层企业可能就没问题,放在局公司里就不好说了。这些都是政策上的事,还好说。能解释的过去。但有些事,我就不知道了。究竟有没有,我也不想知道,你象天都玉米回扣的事、炒期货的事,我都不知道。事出了,大家都要认真回想一下,当时的来胧去脉,以便有个照应。”

茂祥不知声,实实在在地说,有些事他也不知道。比如天都回扣的事,作损耗一千吨玉米的事。这些情况,他也是今天头一次听说。他一直担心的事,是西林期货的事,不知怎么办好?如今,才知道背地里还有这么多过道码。

萧天是最能沉住气的人。所谓能沉住气,也只是说他没说一句话,没发脾气而已。他反复地看着那封信,反复思索着信上反映的问题,帐是怎么处理的?刘威是什么途径知道的?有那些问题是自己单独的,有那些是共同的?当时是怎么回事?

几个人核计了半天,也没能理出个头绪来。因为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有些事到底有没有?只有萧天一人知道。是萧天个人行为。而萧天只能说没有。正因为萧天的暧昧,使他们心里没有了底,做不出决策来。

最后还是茂祥打了圆场:“不管怎么说,这些事发生在我的任期上,我应当负责任。事究竟有没有?我不敢肯定。”茂祥停了一会,看看萧天,心说:都是你害的。又接着说道:“不管有没有,有些事对照今天的政策来看,有些事是合情不合理的,有些事是合理不合法的。不是违纪就是违规。比如说那几年为了多弄些平转议指标粮,为了疏通有关部门送礼什么的。用在法律上就叫行贿。反映到上级主管部门去,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