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桓玄谋计振军心 校尉试探欲败北(4 / 5)

三国之大周天下 唐纛 12270 字 2018-03-09

,派了大约千人猛烈冲击刘校尉的阵型。

刘校尉既然能被皇甫嵩挑选出来担任此次试探性进攻的任务,本身当然是有些才干的,就像桓玄说的,他是将门出身,少习孙吴,因此虽然一上来就迎来了黄巾军的猛攻,却并没有显得慌乱,一边约束本阵坚守不动,一边分出了大约数百人,从左翼出击。

董旻、牛辅、徐荣、段煨诸将立在皇甫嵩的左手边。

段煨点头说道:“刘校尉知兵,此本阵迎贼,辅以左翼出击,此乃兵法之正奇兼用之道。左翼若能突入贼兵阵中,则本阵可随即而入;本阵若能击溃当面之贼,则左翼如虎添翼。”

说话间,数里外战场上的敌我兵卒已短兵相接。

千余的黄巾兵卒呐喊如狂,都没有扎发髻,只以黄巾抹额,披头散发地持着兵器撞入刘校尉的本阵。刘校尉从皇甫嵩征战数郡,乃是北军五校的校尉里立功最多的一个,也是久经沙场,与黄巾军交手过多次的了,当在西华城外之时,汝南黄巾的骁将刘辟、吴霸也曾这般地冲击过汉兵阵地,他和他麾下的部众不是头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尽皆能稳住阵脚。

牛辅“咦”了声,指着广宗城上,说道:“那两人是谁?”

众人的目光离开战场,转望城头,见不知何时,城上“天公将军”的大旗下站了两个人。

只见一人穿着黄衣,持一长杖,另一人披甲带剑,立於其侧。在这两人左右环列了数十个甲衣锦服的黄巾渠帅、小帅。

“天公将军”者,是张角的自号。所谓“天公”,大约一是指黄天,太平道拜信的黄越神是天帝的使者,二来也有自居皇帝之意,汉人有称皇帝为“天公”或“钜公”之习,三则又是指《太平经》里“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这句话里的“天治”。所谓“将军”,则是表示自家位尊,统带大军,两汉的“将军”不比后世泛滥,很尊贵,比如这次带兵出征的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主将,各统兵数万,征战一方,也只是一个中郎将之衔罢了。张角因以天公将军自称,并号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

董旻说道:“穿黄衣,持九节杖,又被一群黄巾渠帅簇拥,料来应是张角此贼,至於那个披甲带剑之人,或许便是张梁。”

周澈尽力望之,却因为离得远,到底还是瞧不清张角、张梁的相貌。他心道:“颍川波才、何曼,汝南彭脱、龚都、刘辟、吴霸,东郡卜己,才有长短,人有优劣,然各拥兵数万,攻略一郡,若不是因为皇甫嵩的镇压,几乎功成,皆不失为一地雄豪。太平道中各地的渠帅已是如此,这张角又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传道甚早,今年怕已五六十岁了吧?”

张角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信众,得到这么多各地雄豪效忠,本身必有过人之处,只不知是口才雄辩过人,还是宽宏结士过人,又或是雄才大略过人,又或是气度风姿过人?又或是兼而有之?两汉方士、道徒作乱的很多,而能做到这么大规模,一人振臂,八州响应,百万众揭竿而起,州郡为之一空,朝廷为之震动的唯独张角一个。

周澈对这个人真的是很好奇,很想能亲眼见他一见,望城头良久,心中想道:“囊日天下大疫,张角持杖云游天下,不惧病死,深入疫区,虽然他的治病之方实为无稽之谈,又或许当时他就有了不轨之意,但这份不顾性命、冒险拯救疫民的作为却值得尊敬。”

这时周澈心中忽然想起了后世的一首古风歌似乎很配张角:

化外山间岁月皆看老,落雪无声天地掩尘嚣。他看尽晨曦日暮,饮罢腰间酒一壶,依稀当年孤旅踏苍霞尽处。

风霜冷冽他眉目,时光雕琢他风骨。浮世南柯一梦冷暖都藏住,哪杯酒烫过肺腑,曾换他睥睨一顾,剑破乾坤轮转山河倾覆。

他三清尘外剔去心中毒,尝世间百味甘醇与涩苦。曾有谁偏执不悟,谈笑斗酒至酣处,而今不过拍去肩上红尘土。

风霜冷冽他眉目,时光雕琢他风骨。浮世南柯一梦冷暖都藏住,哪杯酒烫过肺腑,曾换他睥睨一顾,剑破乾坤轮转山河倾覆。

到最后沧海一粟,何必问道多殊途。当年论剑峰顶谁几笔成书,纵他朝众生再晤,奈何明月终辜负。

坐听晨钟难算太虚有无,天道勘破敢问一句悟不悟。

山河茫茫,正邪谁掌,天地无光。黑白不辨,我自断阴阳!笑苍生,谓正道,是非对错一生烙上。

尽人心,尽险恶,尽虚妄。逆者戮尽看清模样!舍我一身血肉,也决不退让!善与恶,但凭一纸糊涂卦。

笑千古,说邪魔,胜者为真负者何假?尽世俗,尽残疤,尽浮夸,问人之初以生死答。

求梦醒一刹,纵我满身罪孽,也绝不会怕!苍生怒骂!天下共伐!我无牵挂!以杀止杀!屠出个真假!

是地狱,邀君下,看透世间虚妄浮夸。何为道?何为正?何为法?

我行即道我身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