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郭登便将名字中的王字旁去掉,成了最后的“登”字。景泰二年十二月,“赐大同总兵官定襄伯郭登诰命,并追封其三代及妻,从登请也”。这里有问题了,如果郭登真是郭英或是郭兴的后人,那么此时追封三代就包括了郭英和郭兴在内,明显矛盾。看来郭登有一定可能是(郭兴之弟、郭英之兄,或者也叫郭成还有郭子成。郭德成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朱元璋的护卫多年,官职是骁骑舍人,后来官封福建都指挥使。此后的历史记载不详,或许其唯一的儿子在靖难之役时期被朱棣所杀,郭德成的孙子郭登便被郭兴之子郭钰收为儿子养大成人)的后代,此举虽然获得了朱祁钰的默许,但也招来了某些大臣的不满,于是郭登因此没能封侯。郭登也有点郁闷,便坚持要求退休,明代宗同意。几年后,明英宗复辟,因为当年郭登固守大同,拒绝让其进城等事,朱祁镇本来打算杀了郭登。郭登无奈走了陈汝言的门路,恳切上书以求自保,被贬甘肃戍边。成化年间,朱见深命其又做了甘肃总兵官,几年后回到北京,1472年病逝。
郭家后来在郭勋的时候,还要经历中兴以及磨难。造化弄人,历代大臣们便不得已轮番“修改”历史,此后就这么凑合着对付下来,但也留下了诸多痕迹在内。吴承恩、李春芳和明实录的作者一样,都会用前后矛盾的描述来提醒世人,这里面有着难言之隐。
那么西游记里面白骨精所化的老妇,其实说的就是永嘉公主。注意看原著,“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这其实是在隐晦的说,永嘉公主是朱元璋的女儿,且薨于朱祁钰的景泰年间。她的一生史载极少,可从历史分析来看,不愧是朱元璋的女儿,14岁开始嫁给郭镇,后来相夫教子,年仅24岁丧夫,30岁以前又接连承受了两个孩子早亡的痛楚,唯一的儿子郭珍命运几乎始终坎坷。老太太善于治家,碍于自己是朱元璋的公主身份,却也勉力撑起了郭家数十年。大半生都在战斗不休,期间虽然偃旗息鼓十数年。然其斗战为了朱、郭之尊严,隐忍则是体谅大明国家的难处。永嘉大长公主不服输、识大体,伟哉,壮哉,谁说巾帼就非得上沙场,为人母者亦然之。
那个老头儿呢?却是隐指的郭英,故唐僧才会说,那个老头儿路也走不上来竟然还能念经。“念经”者,上面说的“国事”也,即1399-1402年的靖难之役。从西游记来看,八戒此时多次撺掇唐僧念咒收拾孙悟空,恐怕就是在说朱棣当年对永嘉公主和郭英不公正的做法,尤其是郭英,即使不是被赐死,恐怕也是给气怒生病而终。
郭英,1335-1403年人,1352年就和兄长郭兴做了朱元璋的护卫,后来被老朱封武定侯,朱棣追封营国公。一生清廉奉公,就是在1397年平定西北沔县高福兴叛乱的时候,将战俘收容了150多个作为家奴,却给杀了五六个人。这是其一个人生污点,被御史参劾,最后得到朱元璋特赦(老朱这么做其实也是一种弥补,因为单纯按照郭英的功劳,是可以封为武定公的)。此后,郭英更加小心谨慎,不为自己及十二个儿子敛财(但也导致了其后人为了武定候爵位,争斗了数十年)。在靖难之役中,已经老迈的郭英曾经亲自上阵讨伐燕王朱棣,却不幸战败。1402年后不肯低头,终于在1403年,失去耐心的朱棣将其赐死。郭英的女儿中,其中两个分别嫁给了朱元璋俩儿子朱植和朱栋。
都说朱元璋杀功臣,幸免的不多。人们比较容易记住耿炳文,其实至少还有郭英,当然了郭兴、徐达等人其实也在内,只不过死在了老朱前面而已。只能说在诸多的开国功勋里面,恐怕能够基本保持本色不变者实在太少啊。何况老朱对于许多功臣其实暗地里网开一面,让其一些后人能够保留血脉。否则的话,郭英当年“接手”三个儿子的事情,真的可以瞒过朱元璋的锦衣卫(在郭兴去世的前两年,锦衣卫便已经正式设立)么?
还有就是从孙悟空对待白骨精的凶狠态度来分析,或许是在影射--朱元璋死后,活着的嫔妃一律殉葬。好像唯有时年仅三岁的宝庆公主之母张氏玄妙,由于孩子年幼需要抚养得以大难不死。
再者,朱祁钰驾崩后,因为其后事是哥哥朱祁镇给操办的,本来明英宗打算让前皇后汪氏和唐妃殉葬,结果被李贤等人给劝阻了,但也仅是汪氏幸免。等到朱祁镇快要不行的时候,也想让自己的一些后宫嫔妃陪殉来着,还是让彭时和李贤给搅黄了,再有朱见深更是反对,才基本结束了明朝后妃(宫女不在之内,她们还是相当的可怜)的殉葬制度。
还有就是猪八戒的态度,看来朱祐樘(眼睛干巴巴的瞅着诸多美色,就是不能明着吃啊,大都让老婆张氏给阻拦住了)是很喜爱女色的。至于沙僧几乎不说话,说明了朱瞻基才是真的不喜女色。
朱棣驾崩后,从殉妃嫔也不少;朱高炽也有6、7个后宫陪葬的;朱瞻基则是有十一个后妃殉葬。
很显然,吴承恩和李春芳对此举颇为不满。甭管如何,的确是惨无人道的,即使原本目的是为了不让后宫有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