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这本书的大名,在全世界来说,至少为20亿人所知,这个毋庸置疑。然而算是读过华阳洞天主人校版本的《西游记》者,很难超过10亿。在这10亿人中,能浏览一遍的或许只有十分之一,这还是沾了86版电视西游记的光儿;真正可以奈下心阅读完毕的,恐怕一千万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纯属个人胡猜,看官千万莫要在意具体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拿笔者为例,大抵是在9岁的时候,曾经晃过几眼一本残缺过半儿的《西游记》。几年后电视一经播出,又萌发了看看名著的念头。于是乎约在1989年前后,和初中语文老师借了一本《西游记》来欣赏。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电视那么好看,这书写的叫个“嘛”呀?罗嗦、无聊、生僻字太多,就连大闹天宫、偷吃蟠桃和金丹的内容,也是那么没意思。
高中三年,历史老师曾经建议我们看看《西游记》(的确,唯有一点记得很清楚,的确是历史老师而不是语文老师),怎么劝导的早已忘了。不过在自己内心里,却是很不以为然,没什么看头儿。还不如看武侠小说,听评书《岳飞传》哩。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到了20岁的弱冠之龄,方下定决心要再欣赏《西游记》。专门买了一本,咬着牙算是看完了,当然里面的诗词部分几乎是一晃而过。不禁皱眉啊,这就是四大名著之一?《隋唐演义》、《三侠五义》小说等等,怎么就没能入了古人的法眼呢?
不由得让自己产生了怀疑人生的念头,断断续续的看了几年。有啥内涵真没看出来,只觉得要么是作者,要么是自己有精神问题了。于是,将书束之高阁,后来就找不着,可也不心疼,更没有再买书继续拜读。
一晃就又是十年左右,自己的女儿都上小学四年级了。还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便购置了一套四大名著。出于做榜样的目的,以及对四大名著的尊重,便自己还来重温一番。既然西游记还是四大奇书之一,那么必然有其高明的地方,只是自个儿看不出来罢?
这次终于不太一样了,刚开始看开头的时候,便萌发了一个念头。孙大圣,哦,还只是石猴儿出世,怎么就觉着眼熟哩?很多朝代的开国君主,都喜欢给自己标榜一个与众不同、虚无缥缈的伟大诞生历程。
难道这孙悟空在作者心里,也是一个帝王?西游记的作者,普遍认为是吴承恩。吴老先生者,明朝中期人士也。
如果孙大圣真是帝王的话,那么老吴极有可能是在写朱元璋啊。这个不难分析,你说老爷子闲的慌么,去写秦始皇、刘邦、赵匡胤他们吗?那些开国之君,肯定都已经写的泛滥成灾了么。
嗯,没错了,孙悟空就是明朝开国太祖洪武皇帝喽。但是看到西游记第七回书,麻烦了,猴儿给佛祖镇压到五行山下!
这是什么意思?大为不解啊,继续看,猴儿被唐僧给救出来之后,虽然野性还是挺足,但是明显的闹腾劲儿大大降低,甚至武艺都在大踏步退后。为啥呀,难道让如来给压傻啦?这不可能,朱元璋一生都在战斗的前沿阵地,谁敢在其面前炸刺儿呢,基本都给宰了啊。马皇后虽然规劝了不少,挽救了不少人命,可她应该不会像唐僧似的将自己丈夫给连骂带训罢?
于是乎,还继续看关于明朝的一些历史。这个马皇后早在洪武十五年,就薨逝了。可人家朱元璋却是活到了71岁,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这就有问题了,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还是不是洪武皇帝,为何前后差距就这么大哩?
难道说孙悟空根本就不是朱元璋,而是中国其他的皇帝?这个倒是真有可能,但是感觉不对劲儿。如果他要是朱棣的话,出生哪来这么大动静呢,没必要也不可能。
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这后来的孙大圣,也就是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是不是换人了?从理论上,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如果真是换了,那么应该是谁?按照顺序,朱元璋的继承人是孙子朱允炆,再后来是儿子朱棣,又是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到底是谁呢?
还老老实实看历史吧,于是乎翻阅《明史》、《明实录》以及其它一些史料,一晃儿的功夫,自己也到了不惑之年。对明朝的历代帝王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就是朱元璋给后代的命名规则。
老朱的儿子都是“木”字辈,比如朱棣,也就是说名字中都带有“木”字部首;孙子辈除了朱雄英以外,都是“火”字辈,比如朱允炆、朱高炽;曾孙皆是“土”字辈,像朱瞻基;玄孙都是“金”字辈,有朱祁镇和朱祁钰。
好家伙,“金木水火土”啊。原来洪武皇帝在1376年左右,便定下了这个规矩,名字中第二个字要有“五行”偏旁;顺便给自己的儿子们封了藩王,其后代名字中的第一个字都是老早就固定好的。
再看《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其中有段诗词是这么说的,“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炼已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