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水域面积只有数十亩,在湖泊星罗褀布的南方,只能算一汪淡水,但出产的鲈鱼却天下闻名。据说,这种鱼不仅肉味鲜美,而且具有养生保健之功效,因此,自明朝中叶以来,官府便禁止民间捕捞,专供皇宫和达官贵人享用。
自从孙蕙任宝应知县,发现湖中鲈鱼资源已近枯竭,于是下令禁捕休渔,除定期捕捞少量大鱼为朝廷进贡,无论官私船只一律不准下湖捕捞,当然鲜鱼市场也随之关闭。
孙蕙罢官下狱,新任知县索尔浑是个贪得无厌的蠹虫,为了填饱私囊,公然废除禁捕休渔的法令,纵容渔霸厐解组织渔船大肆捕捞,索尔浑派人去市场收取重税,无论卖方买方,一律缴纳。为了防止纳税人抗税,派王霸带兵管理市场,发现抗税者立即抓捕送官!
螃蟹则规定:渔民当天打的鲜鱼必须先低价卖给他,他加价后再卖给鱼贩子,所得暴利与王霸平分。
既然买卖公开,好多外地商贩也纷纷为利而来,他们为了早点收齐货物赶路,回去卖个好价钱,出手比螃蠏大方的多,因此,渔民都愿意把鲜鱼卖给他们,螃蠏收不到鱼,仇恨外地商贩,重金贿赂王霸,不让鱼贩子直接从渔民船上收购,必须买螃蠏的二手货!螃蠏的鱼不但价钱高的惊人,而且中间经过一番折腾,几乎全成死鱼,天气热,路途远,一旦运回去,变质发臭,卖不出去,赔了血本!于是,他们傍晚来到南湖,把船泊在隐蔽处,趁夜间鱼霸们熟睡时收鱼。
蒲松龄到宝应后,常以江湖郎中的身份去民间私访,自然知道这个秘密。为了查明渔民王五一家受害真相,决定夜访鱼市。于是,送走孙蕙后,便和陈淑卿连夜奔南湖来。
正如传闻所言,来到南湖岸边,果见水中泊着只外地商船,船上只留一老人看守。
两人上船询问,老人既聋且痴,所答非所向。蒲松龄估计:管事的一定是先下馆子吃了饭,等渔民的船只一到,开秤收鱼。于是,他们来到鱼市附近那家饭馆,果然发现两个操着山东口音的中年人在靠近窗口的桌子边坐着。显然他们已经吃了饭,正在喝水聊天。不时朝窗外张望,等渔船过来。
蒲松龄主动与他们攀谈起来:“听口音,二位是李逵故乡人吧?”
鱼贩子笑道:“不错,我们是山东沂水县人,听口音,先生是淄川人,大老远也来这里贩鱼?”
“不,我是来管理鱼市的。”
“啊!”两人吃了一惊,起身要走……
“二位且住。”蒲松龄友善地一笑“不要害怕,告诉你们好消息:孙大人官复原职了!我是他派来维持市场秩序的。”
“哦!”两个鱼贩子放了心:“这么说,知县大人知道这里的情况了。”
“什么情况?”
“接连发生两起人命案,先生还不知道?”
蒲松龄道:“在下是孙大人聘来帮忙的,昨天下午才到,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刚才你们说这里接连发生两起命案,都是什么人遇害?”
“第一起发生在五天前,那时,我们是白天来收鱼的,有位老渔民夫妇抬着一桶活鱼往我们船上送,被渔霸螃蟹……”
“什么螃蟹、王八的。我听说当地有个鱼贩子叫庞解。”
“就是他,蠏解同音,解字在百家姓中念解,他平时横行湖区、欺行霸市,所以人们都叫他螃蟹,这小子坏透了,下油锅炸也不解恨!”
“他怎么啦?”
“我刚才说啦,渔民王五老两口子抬着桶活鱼上我们的船,被螃蟹从背后抓住杠头一拽,把老两口拽倒在踏板上,一桶活鱼多半撒入湖中,只有少数几几条在板上蹦跳,老五老婆扑上去抢鱼时,被水蝎子一脚踹下水去,并拽住王五不让下水营救,老五老婆挣扎着扳住踏板,狠毒的螃蟹却踏着她的手指猛搓,致使她二次落水身亡!老五急了,挣脱开水蝎子的拉扯,回船拿来鱼叉向螃蠏投去,没刺中螃蟹,却把水蝎子扎死了!”
“原来如此,后来呢?”
“后来‘王八’赶来。”
“‘王八’是谁?”
就是捕快王霸,因为他和螃蠏、水蝎子同流合污,所以人们都叫他‘王八’。有人还编了段顺口溜:‘王八螃蟹是一家,搅浑湖水吃鱼虾,王八直着撞,螃蟹横着爬,欺行霸市害人命,早该抽筋油锅炸。’王八指挥士兵把王五捆绑起来送进县衙。索县令以聚众抗税、杀死收税人员罪判他斩刑。先生!这是是一起天大的冤案!你回去告诉孙大人,重新审理此案,秉公而断,为老人澄请冤屈,讨还公道!”
“好吧!”蒲松龄点头承诺:“第二起呢?”
“第二起发生在前日夜间。那晚我们刚收完鱼,卖水人周二来告诉我们,说王八、螃蟹带人来扣我们的船来了!于是,我们立即划船逃走了,刚才来时听说:周二给我们报信,回去路上被他们抓住,至今下落不明,凭我直觉,一定是被他们害了。这件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