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三章 失踪(1 / 4)

鸾归桐 斑之 5307 字 2017-09-15

冬日晨光似蒙着一层细纱,照到窗上清清淡淡地,有股温馨劲。

破晓时刚折下的腊梅,在双耳青釉花瓶中氤氲开沁人的香味。

郭圣通仰头望向刘秀,他黑白分明的双眸中仿若含着摄人心魄的光芒,只一眼就叫人深陷其中,没法挪动。

她抿着唇轻笑,吐出一个好字。

刘秀也跟着笑起来,他长吸了口气再度把她揽入怀中:“只是随军苦,得委屈你和孩子了。”

“怎么一家人老说两家话?”她笑瞪他,“哪有那么多的委屈?”

她轻舒了口气,似是含着无限感慨地道:“只要能一家人在一块就比什么都强。”

这句话撞得刘秀心下一震,他唇边的笑意止不住地往上翻涌。

郭圣通微垂下眼帘,把头靠在他怀里。

此刻的他待她总还是有几分真心实意的吧,可她不敢享受这份温暖情意。

她怕自己会比前世更沉沦。

用过早膳后,常夏和羽年领着宫人们开始收拾行装。

郭圣通和刘秀并肩站在廊下晒太阳,冬日阳光清寒,但晒得久了也有温度。

她又披着白狐毛滚边的大氅,怀里还揣着鎏金手炉,倒真没觉得冷。

极目远望,除了白什么颜色都看不分明。

那白,白得冷冷清清,白得孤孤寂寂。

她打了个哈欠,那嘘出的口白烟缓缓飘开,转瞬间便混入了飒飒冷风中。

“母亲不会和我们走的,她定是要回真定去的。

我父亲还在那,等着她年节下的祭拜。”

刘秀忍不住笑,引得她抬眼看他。

他忙解释道:“我是笑,我这还没开口,你们姐弟就认定了我得败北。”

郭圣通道:“我倒真盼着你能说动我母亲,若不然她自个儿回去守着冷冷清清的祖宅,我总是不放心。”

午饭前,他们一起去了母亲寝殿中。

母亲拢着个手炉正在和小侍女们玩叶子戏,见他们来了便一把丢了,笑盈盈地道:“我有话和你们说,原还想着歇过午过去呢。”

郭圣通看了刘秀一眼,她有预感母亲多半是要先发制人。

刘秀拉着她坐到母亲对面的坐榻上,“母亲请说。”

“你来了,我也能放心回去了。

年节下了,总不能祖宅里没人祭祀。”

她瞧着刘秀欲言又止的样子,笑了笑:“我知道,你们打算叫我跟你们一道走。

你们的孝心,我心里清楚。”

刘秀看刘旻态度坚持,便也没强求的意思。

“那我派五百精骑护送您回去。”

郭圣通本还想劝,但看母亲一脸欣慰的笑只得把话咽回去了。

孔子曾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她孝顺母亲,便更当尊重母亲的意志才是。

母亲笑看向她:“等到二月里我来看你。”

她忙点头道好。

翌日清早,郭圣通送别了母亲后也踏上了去蓟县的马车。

她已经怀胎六月了,经不起颠簸,好在刘秀手边也没什么要紧事,便一路缓缓走着。

如此这般,从邯郸城到蓟县一天的车程足足走了三天才到。

蓟县自然没有邯郸城和真定城繁华,唯一胜过后面二者的大概便是一望无际的兵营。

换了个地方住,但身边跟着自小伺候着她的常夏和羽年,也没什么不习惯的。

刘秀只陪了她一天,便又忙得不可开交了。

她闲的发慌,常夏和羽年又对她管头管脚,不许她拿针线不许她看书不许她玩蹴鞠。

她暗忖,依着她们想,她要是成天哪也不去,就乖乖躺在榻上养胎才如了她们的意。

但也不能怪常夏和羽年小心谨慎,她年纪不大,又是头胎。

有时午夜梦回,她望着帐子顶发呆时,也曾胡思乱想过。

万一生产艰难可怎么办好?

死也就死了,可死的那么遭罪。

不过再一想,她若是就此一命呜呼,母亲和弟弟也就免于受她的牵累了。

刘秀日后提起她来,还得念一句我那可怜的发妻。

她这般一想,自己都快哭了。

哎,等等……

她死了,那不正好给刘秀嘴里那个“她”腾了地方?

说不得后人都全不知道刘秀还娶过一个叫郭圣通的女子。

她想到此节,真是恨得牙痒痒。

第二日见到刘秀,估摸着她的目光冰得刺人,引得他再三问她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