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踏入了残破的大门,进入了废墟之内。
木唤看了一圈,发现确实是烧得也差不多了,宋代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结构,要烧起来简直就毫无阻碍。不过,仔细观察后,木唤觉得有些古怪。
按李元成的描述,人们是第二天起来后,才发现普善寺被火烧的。
从普善寺废墟的规模来看,若是真的引起一场席卷全寺的火,那势必是一场滔天之劫,附近也没有水源,如果着火,想来是决计救不了的。那么,这样的全木质结构,加上没有救火的可能性,按理说,这火一旦烧起来,普善寺应该是会被烧成飞灰,什么也不会剩下。
可木唤看过去,发现这里的残骸,还是比较完好的。所谓的完好,指的是木唤一眼看过去,能够分辨出,这具建筑的残骸有多大,甚至能够根据其残骸,想象它原本的形状。再换句话说,这些残骸烧得并不彻底。
郑侠在木唤旁边,左看右看,眼珠子乱转,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人一面走,一面看,残骸内的石板路毕竟不怕火烧,还是比较完整的。两人慢慢走着,彼此间也没有说话。
转过一个路口,忽然间,他们都停下了脚步。
一株松树,立在他们的面前。
松树?这株松树上仍然十分笔挺,上面长出青翠的细针样的叶子,看上去长得很好。
木唤眉头皱起来,转过头看了郑侠一眼,显然,郑侠也发现了鬼怪之处。
松树?一间这么大的寺庙,烧这么大的火,为什么寺庙内的松树,会没有烧着?还能长得这么好?
虽然,以建筑的残骸来判断,松树距离旁边的这些建筑,还有一些距离,可是,当一间寺庙燃起滔天大火时,火场内的温度是很可怕的,即便没有明火烧灼,这棵树肯定也会被烤焦了,怎么会看上去十分健康,完全没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这树真古怪。”郑侠道,“居然还长得这么好。”
木唤道:“是啊,按理说,应该早就被烧坏了才对。”
两人站着,思索了一会儿,木唤是全无头绪,只得先放弃了松树,继续往前走。不多时,就已经在废墟内转了一圈,回到了正门口。
看着废墟,木唤问道:“郑小郎,你有什么发现么?”
郑侠道:“最古怪之处,就是那株松树了。”
“这棵树的问题,暂时想不清楚,”木唤道,“还有么?”
郑侠沉吟了一会儿,道:“我觉得,这寺庙有点古怪。”
“哪里古怪?”木唤问道。
郑侠道:“朝向古怪。”
“朝向?”木唤倒是没想过这一点,讶道。
“是,朝向很古怪。”郑侠道,“一般的佛寺,都是坐北朝南的,当然也有一些寺庙,是朝东或者朝西,比如金山寺便是朝西的。可是无论是朝哪方,总是不会朝北的。这间寺庙,便是朝北而建,实在是大违常理。”
木唤一愣。他之前根本就没想过这一点,寺庙的朝向?在他那个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在选住址的时候不看朝向了——能有得住就不错了,哪来这么多挑剔?但这可是宋朝,这些风水堪舆之术,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木唤问道:“也不算常理吧?金山寺不是独树一帜,面朝西方么?”
郑侠道:“金山寺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虽然是朝西,然而他的山门却也是朝南的。”
木唤道:“那这寺庙朝北,也不算得古怪吧?”
郑侠看向木唤,表情古怪。木唤见郑侠打量自己,还感觉莫名其妙,自己也没说错什么啊。然而,等他稍微品味了一下郑侠的表情,算是明白了。郑侠的表情,就像是一个21世纪的人听到别人说“科学不可信”一样。
宫殿、房屋的朝向,在这个时代,可是一件大事,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就连县里街边的铺子,朝向好的都会卖的贵一些,朝向不好的,店主都会想办法另开一道门,想办法尽量避免朝向不佳。而这个所谓的朝向不佳,指的就是北方。
房屋的朝向,在这个时代,可是人人都信的东西,木唤居然对此毫无知觉,实在是太反常。他想到在县里面见到的种种,也终于理解了,说道:“我以为,佛寺不会讲究这些的。”
郑侠道:“佛教虽然是胡教,然而入我华夏也已多年,总不免沾染一些的。况且,寺庙的大雄宝殿内一般供奉释迦牟尼佛为主,阿弥陀佛与药师王佛分列两侧,如果大雄宝殿朝向不对,会犯忌讳的。”
木唤又问道:“难道金山寺的佛像朝西,便不会犯忌讳么?”
郑侠道:“金山寺内供奉的,不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与药师王佛这三世佛,乃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三身佛。”
木唤道:“为何?”
郑侠道:“金山寺建于东晋年间,那时三世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