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夺嫡的关键时刻,生死成败在即,怎么可能现在远离京城这个权力中心?要是真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怕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了,所以他一定要拒绝,并在心中把他推到风口浪尖的何相爷咒骂了千遍万遍。
燕王的心也在剧烈地争斗,这的确是个好机会,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远离朝局中心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个时候,已经把太子打压得这般厉害,万一离开,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而且,北境也是真的寒冷,胡天八月即飞雪,狐裘不暖锦衾薄,哪比得上京华的冬日暖阳?
哪个处在夺嫡关键时期的皇子愿意在这个时候远离京城呢?而且一到冬天,父皇就会经常病几场,那万一自己离开京城,监国的大权会落到谁的头上,不言而喻。
燕王经过各种权衡之后,发现得不偿失,所以闭口不谈,太子更是一万个不愿意,他若是真的离开京城,局面就对他更不利了,万一大权落到燕王手中,只要掌握了实权,乘机撤换别人的人,换上自己的人,这样的事情,连傻子都会做。
大臣们也都在暗中担心,生怕被皇上点到,若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谁都愿意出去走走,顺便捞些好处,但这个隆冬时节,在京城日日火盆烤着,尚且冰寒刺骨,更不要说能冻死人的北境了,虽然也有油水可捞,却是个十足的苦差事,一不小心感染风寒,说不定命都有可能丢在北境。
在一片微妙的静默中,一个浑厚有力的男声忽然穿透所有人的耳膜,直击心脏,让所有人下意识地心跳慢了一拍,“启奏皇上,臣萧天熠愿往北境赈灾。”
皇上立即神色一震,看向那站在大殿中间丰神俊朗的挺拔男儿,神色坚毅,目光深澈,风华高贵。
原本世子的声望就很高,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刻,又是世子挺身而出,不少人都更为钦佩世子,身在皇家,明明可以养尊处优诗酒风流一辈子,却总是在朝廷最需要的时候堪当大任,真不愧是国之栋梁啊。
也有人在心中暗自遗憾,可惜世子不是皇子,否则这夺嫡之争中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皇上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神思,一时有些恍惚,那日在英和殿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天熠一双小王子临世之后,他虽然按照皇子的规制赏赐,但天熠并没有进宫谢恩。
他的举动,让皇上知道他气性极高,不过皇上并不生气,甚至有些欣赏他的铮铮铁骨,出于自己内心莫名的歉疚,一种只有见到天熠才会有的愧然,并没有顺遂推舟,而是缓缓道:“天熠,你可想好了?”
萧天熠直视皇上的眼睛,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掷地有声,铿锵如石,“微臣食君之禄忠君之忧,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本就是微臣的责任,何况微臣常年在军中,耐得住苦寒。”
这话皇上听得大是顺耳,频频颔首,心中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天熠是自己儿子该有多好?
太子见状,更是恨得牙痒痒,父皇看萧天熠的眼神,那是满目含笑,看自己的时候,就是君父威严,此次赈灾,萧天熠肯定又是大出风头,太子虽然嫉妒萧天熠,但也不得不承认,萧天熠是有能力的,以前那么多一团乱麻的事情,都被他完成得极为出色,太子想找他的茬都找不到。
他虽然心中不忿,但当着父皇和满朝文武的面,太子还是违心道:“世子果然深明大义,不愧是国之栋梁,将来回京之日,世子劳苦功高,父皇定会好好赏赐。”
一时间,朝堂上响起的都是对世子的恭维和赞誉,当然,其中也不乏真心敬佩世子的,在那种满天飞雪的苦寒之地,一般是犯人才会被流放到那个地方去服苦役,这些人大多是朝堂重臣,平日都是锦衣玉食地养着,高床暖枕,大衣火炕一样不少,尚且觉得冷,谁还愿意去那种地方受苦?
俊美绝伦倜傥如玉的世子,此刻更是可与日月同辉,仿佛连太子和燕王站在身边,都显得逊色,最后,皇上下旨,“传旨,萧天熠明日即刻启程,前往北境赈灾,户部务必全力配合供给所有钱粮,不得有误。”
“臣遵旨!”萧天熠微微俯身,姿态高贵张扬,内敛而不失凌厉,英武得让人几乎不能直视。
散朝之后,皇上单独留下了萧天熠,因为北境灾情紧急,次日就要启程,他忽然很想和这个侄儿闲聊一番,“寒家那个丫头还好吧?”
萧天熠见皇上语气随和,充满一个长者的亲切,应道:“承蒙皇上挂念,内子和一双孩子一切安好。”
皇上颔首,吩咐田公公去内务府取了江南丝绣坊的云锦二十匹,送往淮南王府,这云锦虽是宫中专供,但因为布艺精美,丝质腻滑,每年送往宫中的成品往往也不过四五十匹,皇上竟然大手笔,一出手就赏赐了世子妃这么多,实在是君恩隆厚,萧天熠知道樱樱一向非常喜欢云锦,微微一笑,“微臣替内子谢过皇上。”
皇上见萧天熠这一出去,没有三个月恐怕是回不来的,含笑道:“那个丫头不会在心里怨朕又把你派出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