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佳兵》译文(4 / 7)

弩、克敌弩,皆并发二矢、三矢者。又有诸葛弩,其上刻直槽,相承函十矢,其翼取最柔木为之。另安机木,随手扳弦而上,发去一矢,槽中又落下一矢,则又扳木上弦而发。机巧虽工,然其力绵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妨窃具,非军国器。其山人射猛兽者名曰窝弩,安顿交迹之衢,机旁引线,俟兽过,带发而射之。一发所获,一兽而已。

【注释】

①弩牙发弦者:弩上有突牙,用以扣弦以发弩箭。

②《汉书》名曰:“蹶张材官”:“蹶张材官”,又作“材官蹶张”。材官:应即兵士中较强壮者。注:脚蹋强弩张之,故曰蹶张。《汉书.申屠嘉传》:申屠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③不能穿鲁缟:《史记.韩长孺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注:鲁缟,缟中尤薄者。

④军器:疑指军器局。明置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及刀牌、弓箭、枪弩等各种武器。

【译文】

弩是镇守营地的重要兵器,不适用于冲锋陷阵。其中直的部分叫身,横的部分叫翼,扣弦发箭的开关叫机。砍木做弩身,长约二尺。弩身的前端横拴弩翼,拴翼的孔离弩面划定一分厚(稍微厚了一些,弦和箭就配合不精准),与弩底的距离则不必计较。弩面上还要刻上一条直槽用以盛放箭。有的弩翼只用一根柔木做成,叫做扁担弩,这种弩的射杀力最强。如果弩翼是在一根柔木下面再用竹片(挨次缩短)叠撑的就相应叫做三撑弩、五撑弩或七撑弩。弩身后端刻一个缺口扣弦,旁边钉上活动扳机,将活动扳机上推即可发箭。上弦时全靠人的体力。由一个人脚踏强弩上弦的,《汉书》称为“蹶张”材官。弩弦把箭射出,快速无比。

弩弦用苎麻绳为骨,还要缠上鹅翎,涂上黄蜡。弩弦装上弩翼时虽然拉得很紧,但放下来时仍然是松的,所以鹅翎的头尾都可以夹入麻绳内。弩箭的箭羽是用箬竹叶制成的。把箭尾破开一点,然后把箬竹叶夹进去并将它缠紧。射杀猛兽用的药箭,则是用草乌熬成浓胶蘸涂在箭头上,这种箭一见血就能使人畜丧命。强弓可以射出二百多步远,而强弩只能射五十步远,再远一点就连薄绢也射不穿了。然而,弩比弓要快十倍,而穿透物体的深度也要大一倍。

本朝作为军器的弩有神臂弩和克敌弩,都是能同时发出两三支箭的。还有一种诸葛弩,弩上刻有直槽可装箭十支,弩翼用最柔韧的木制成。另外还安有木制弩机,随手扳机就可以上弦,发出一箭,槽中又落下一箭,又可以再拉扳机上弦发一箭。这种弩机结构精巧,但射杀力弱,射程只有二十来步远。这是民间用来防盗用的,而不是军队所用的兵器。山区的居民用来射杀猛兽的弩叫做“窝弩”,装在野兽出没的地方,拉上引线,野兽走过时一触动引线,箭就会自动射出。每发一箭,所得的收获只是一只野兽罢了。

【原文】

凡“干①戈”名最古,干与戈相连得名者,后世战卒,短兵驰骑者更用之。盖右手执短刀,左手执干以蔽敌矢。古者车战之上,则有专司执干,并抵②同人之受矢者。若双手执长戈与持戟、槊,则无所用之也。凡干长不过三尺,杞柳织成尺径圈,置于项下,上出五寸,亦锐其端,下则轻竿可执。若盾名“中干”,则步卒所持以蔽矢并拒槊者,俗所谓傍牌是也。

【注释】

①干:盾牌。

②抵:抵挡,遮蔽。

【译文】

“干戈”这个名字在兵器中是最为古老的,干和戈相连成为一个词,是因为后代的步兵和手握短兵器的骑兵经常配合使用干和戈。右手执短刀,左手执盾牌以抵挡敌人的箭。古时候的战车上,有人专门负责拿着盾牌,用来保护同车的人免中敌方的来箭。要是双手拿着长矛或者戟,那就腾不出手来拿盾牌了。盾牌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三尺,用杞柳枝条编织成的直径约一尺的圆块,盾牌上方的尖部突出五寸,它的下端接有一根轻竿可供手握,放在脖子下面进行防护。另有一种盾叫“中干”,那是步兵拿来挡箭或长矛用的,俗称傍牌。

火药料

【原文】

火药、火器,今时妄想进身博官者,人人张目而道,著书以献,未必尽由试验。然亦粗载数页,附于卷内。

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①之,魂散惊而魄齑粉。凡硝性主直,直击者硝九而硫一。硫性主横,爆击者硝七而硫三。其佐使之灰,则青杨、枯杉、桦根、箬叶、蜀葵、毛竹根、茄秸之类,烧使存性,而其中箬叶为最燥也。

凡火攻有毒火、神火、法火、烂火、喷火。毒火以白砒、硇砂为君,金汁、银锈、人粪和制。神火以朱砂、雄黄、雌黄为君。烂火以硼砂、瓷末、牙皂、秦椒配合。飞火以朱砂、石黄、轻粉、草乌、巴豆配合。劫营火则用桐油、松香。此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