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400字=50万?(3 / 4)

文道宗师 晨眠 5644 字 2016-06-19

起彼时空那个经典白发女子形象,他看过几部国内影视公司制作的大电影,发现华夏电影水平和西方也差不了多少,归功于技术发展更早。只是版权方面比较缺乏,这就和文学一道相关了,最受欢迎的科幻类作品,完全被西方碾压。

还是观念在作祟,比如西方科幻作家可以和科学家当面交流,而华夏科学界人士根本不会甩你。

即使是科班出身,不交流的话一个人能有多少精力?

所以国内电影最好的依然是历史剧、情感剧,影迷最多的视觉大片还靠进口,有技术买不来剧本。

这是西方对华夏电影界的一种默认限制手段。

“要不要弄来几个编剧帮你?”

沈哲摇头笑道:“剧本也是文学的一种,我就是文学院的。”

姜小楼痛快道:“那行,我给我姐说说。”

……

征文新一轮六篇文章公布后,《文学选刊》官方论坛马上爆发了一波评论。

这是文学作者的汇聚地,无数文艺青年、文艺中年集中在此。

沈哲再次获得一档奖金。

夏有乔木:“说到最后,爱情,依然是可以衡量的。沈大这篇小说,也只不过把衡量的标准做了变化,从限量版跑车换成彼此情感上的付出。我们常说愿意为对方付出所有,文中主人公就是代表,这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付出和得到是等同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遇到让我甘心卖掉头发的男孩……”

“为他卖掉头发”的论调一出,就征服了不少情侣。

“你能让我为你卖掉头发吗?”女孩仰头问。

男生无语:“宝贝,你这话亏心不,想卖头发至少要留长吧?再说,现在哪有收头发的,做地毯哪?”

“……哼,一点诚意都没有!”

“啊,我冤枉!”

著名女作者夏有乔木随后又在专栏中写道:“我一直以为,任何有关爱情和面包之间的估价行为——都是可耻的。因为有些东西无价,此商品不存在,任何人都买不到。而沈大却硬是给爱情估了价,当两位主人公收到彼此的礼物,他们的爱情价格就是——麦琪的礼物。”

“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悲观主义者说,“德拉的话折射出作者部分生活态度,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文坛关注的重心不在小说本身情感上,而在于整部作品的结构安排。

“圣诞买礼物很正常,贫困家庭卖掉心爱的东西,为对方买礼物也是可信的,情感上也合乎情理。”

“只有结局看似是一个巧合。”

“这是天才般的结尾,一种最新的独特文学风格!”

这种风格在彼时空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结局方式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显然,华夏文坛还需要时间研究。

正在此时,某家发行量数百万的报纸上,突然出现一篇评论文章。

文章是匿名发表,标题——《400字=50万?》

除了诗歌类,国内报刊杂志对作者稿费都有明确规定,一般不超过千字1000——3000。除非创作足够的作品出版,靠版税赚上一大笔,大部分作者还是比较穷的,而沈哲只靠一篇《免费》,400余字就得到50万奖金,接下来又是四千余字的《麦琪的礼物》,让许多作者傻眼。

他们早已忘了,当初因为舆论而退出征文的事情,只是觉得千字百万过于荒唐。

文章说到很多人的心里,换上马甲,开始推波助澜。

“我从没听说过如此荒唐的稿费标准,对文联此次决定十分不理解!”

“文联出来给个说法!”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着征文页面那些闹事帖子,纷纷骂开了。

“嫉妒就明说,不要藏着掖着!”

“一看就知道是同行,特么的,文人的节操真不能相信!”

“人家还给母校捐了一千万呢,你们怎么不说?”此时沈哲捐款的事已经传开了,同样褒贬不一。

阴谋论者哪里都少不了,对沈哲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全当他们是蚱蜢人。

……

沈哲也受了一番刺激。

前几天还为怀揣几千万巨款发愁,蓦然发现自己这点钱真的不算什么,心理落差比较大。

生意场上那一套是学不会的,一个被姐姐淘汰的姜小楼,看起来大咧咧的,完全不像富家子弟,谈起正事都似模似样,环境影响太大了。

看到奖金过高的的说法,沈哲只是摇头失笑,不打算理会。

热度还没起来,《文学选刊》一位李姓主编就表态:“此次征文奖金全部由本刊发放,和文联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