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二章节(7 / 11)

非情所愿 老光亮 20627 字 2016-10-12

,这家伙虽然是一堆牛粪,但此粪非彼粪,此堆牛粪非常地自知自明,还是有不少发光的地方,他知道从容貌上配不上我,所以他就在他母亲和弟弟的提醒和教育之下坚持看书、学习,目的是为了在文化上和我缩短矩离。在生活上他特别地关心和照顾我,还不惜余力地保护我,一开始在我和他恋爱和结婚后的前三四年他还是对我很不错的,所以我才从恨他慢慢地转变到喜欢上了他。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段,我至今都没告诉任何人,连我最亲的亲人都不知道的,令人难以启齿的往事。我命中无福,一个不幸的遭遇才会使我认识了他,讲起来他也算是我的恩人。正因为有这么多原因,我才会在家人和朋友都反对的情况下,一无反顾地嫁给了他。这话得从十五年前说起。”高红萍说着说陷入了沉思,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一幕幕地闪现在眼前,那是在······

第二章

时光倒退到一九八零年,尚不满二十岁的高红萍住在南滨市的近郊高寨村,当时的高寨村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是靠种田、种蔬菜和伺养些家禽家畜为生。

注:现在可没有人种田了,土地已经全部给国家征收改建成了科技园地了,村民们也迁移到附近新建的住宅小区里居住了,户口自然也由农民变成了居民,是劳动力都进了工厂或企事业单位,未进单位的人也全部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仅有少数的人在城里的工厂里工作,高红萍的父亲高帮连就是这极少数中的一员。该年年底,父亲要退休了,按照政策可以安排一个子女顶职进厂,高红萍姐弟四人,两个姐姐是父亲已过世的前妻所生,并已相继出嫁了。弟弟当时还在读高中,而她刚好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顺理成章这唯一的指标就属于她了。当得此好消息后,她别提多高兴,一蹦三跳,奔走相告,把那些同村一般大小的少男少女们给嫉妒死了,而她的心就跟泡了蜜糖似地甜透了。次年一月初,高红萍怀着一颗鲤鱼跳出龙“农”门的喜悦心情,带着一身的乡土气息,更带着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走进了市区一家中型企业《南滨宏城电机厂》当上了一名车工。从此她在村里人的眼中就变成了城里人了。大人孩子都对她另眼相看,她自己也感到无比地开心和自豪。

南滨宏城电机厂是生产小型电动机以及一些家用电器电动机的配套产品企业。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高红萍被分配在机械加工一组,此组有师傅和同事共二十多人。此工厂布局井然有序,一进厂大门,两排花廊成平行式地一路排开,中间有间隔,左侧花廊后面设有一篮球场,球场后建有一座四层高的办公大楼。右侧花廊之后仅五米多就是一座八层高的科技和设计大厦。正对厂大门约一百五十米远就是一座刚建不久的车间大楼,一楼就是机械加工车间。有车、洗、刨、钻床共五六十台,另配有钳工、机修工操作平台,该层面有一千三百多平方米,两头各有四间小屋,分别是工具间、检验室、电梯房及职工休息室。整个车间机床和操作平台摆放合理,工作环境宽畅舒适。车床都是中小型的,有C616、C618,最大的就是两台C620车床。

高红萍学习操作的是一台C616车床。此机床是70年代生产的,在当时还算是比较先进的设备。

高红萍的师傅武连华,是这个小组的组长,他已过了不惑之年,是个老中技生。武师傅为人温和、工作认真,他所带领的这个组年年被评为先进班组。他在高红萍之前先后带过两女一男三个徒弟,高红萍是第四个。大徒弟、二徒弟进厂都已经四、五年了,早已经出徒为师了。三徒弟石元伟是个刚进厂一年多一点的小伙子,此后生身材不高,但相貌英俊,眉目清秀,平顶短发,皮肤白净,一副奶油小生、富家子弟的模样。不仅如此,他还聪明能干,身手敏捷。

高红萍自加入这个班组以来,师傅就教了她车床的构造、性能、切削原理、技术参数,以及工装夹具的使用、车刀的安装方法、大拖板、小拖板的运用规则等等基本知识。并发给她两本书,一本是车工手册,另一本是机床切削原理。要求她没事时好好学习看看。实际操作就安排她站在师兄身旁边学边看,边看边亲身体验。慢慢地逐步掌握技术要领。当时在这个车间基本上凡是带了两个以上徒弟的师傅们都是用这个方法来传教的。故而流传着一句戏言,就是“大徒弟干,小徒弟看,师傅时不时地来转转。”与其说高红萍是向师傅学技术,道不如说是跟师兄学会了车床操作的全部技能。

因为是批量生产,又是流水作业,每个人所加工的零部件往往很单一。所以对车工的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半年以后,高红萍在师傅,主要是师兄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手把手的指导之下,就基本上可以单独操作车床、独当一面了。她对这个师兄由好感增加到了亲切,又从亲切发展到了……。再经过考核通过后,进厂半年的高红萍就正式上机床,投入了生产第一线,完成她每天所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

话说这一天的上午,独立操作了两个多月的高红萍照例换好了工作衣裤和工作鞋,按照师傅交待分配的任务,她今天所要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