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兄弟情义世仇难断 命运多舛一生纠缠(2 / 4)

剑论天涯行 笑看云气 6967 字 2017-01-23

便成为朋友结伴而行,一起到中原各地游历。他二人当时武功都不差,我们便一路行侠仗义,笑剑江湖。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后来我们之间发生了争执。”

银涛道:“你知道了徒此之间是世仇?”

风云卓道:“那时还没有,是为了萍慧,我与她慢慢的彼此倾心,萍慧意欲悄然随我而去,我不同意,认为须向肖浩说明。肖浩大怒之下要与我拼命,我们在千岛湖畔大战了一场,他最后使出‘狂魔剑法’,我才知他是魔宗后人。我当时胜他一剑但没有杀他,他大吼一声负气而走。我感到很对不起他,便也与萍慧分手,独自浪迹江湖。”

银涛听得入神,见他停下急问道:“后来怎样,你们又见面了?”

风云卓道:“一年后,我到了泰山顶上,肖浩追了来与我比剑,我们大战三昼夜不分高下,最后约定一年之后华山再战。走时他问我萍慧何在,我说明了原由,他将我大骂一通,最后说道‘情自心生,谁能勉强,萍慧若是真喜欢你,我也不会再责怪你们什么,只希望你能好好照顾于她’,说词句句诚恳,我很感动便向他保证,终我一生护萍慧周全。不久我在太苍找到了萍慧,此时的她已瘦得不成人形。哎,当时我真感到自己是天下最糊涂的人。萍慧原谅了我,并告诉我,肖浩与我同行其实是有预谋的,却不知为什么迟迟不肯动手,她其实与肖浩自小在一起长大,她的父兄都是肖氏的部下。”

银涛叹道:“原来是这样,想必肖前辈与您义气相投,欣赏您的为人和武功,已不忍心再和您为敌。”

风云卓道:“在华山第一次比武之时,他是这样说的。其实我也很欣赏他,我们心思想通,便决定放下彼此的身世结为异姓兄弟”。

银涛道:“两位前辈能放下世仇而义结金兰,真是令人钦佩。”

风云卓道:“此时我们的志趣已经不是别的,而专致力于武学一途。我们两家乃是武学世家,对武学积累也自非同一般,因此我们在闲暇之时便互通书信约定了在华山上研讨武学以求共进。从此,我们经常会前往华山,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彼此的武功都有了很大精进,但我们的关系却一直不敢向外人道也,这是为世人所不耻的行为。”

银涛道:“世人自来多闲事,两位前辈本来就没有什么错,要说错也自是古人,愚昧的伦理道德之错,将古之语论强加于现代之人之头脑,本就于理不合,处事也自不通。两位以武结义自也不必理会俗世俗人之俗见。”

风云卓笑道:“说得好,我们当时便是这样想的,我们在研讨武学的同时越来越是知心,也越来越重视彼此之间的友情。但我太过痴迷于武学,以至于十年之后终因练剑之故违背了祖训,父亲严令我由此弃剑不准再用,死后灵位不能入祖庙,尸骨不得入祖坟,我已无脸再见先祖了。”至此长声叹气大是伤感!

银涛想知是什么祖训这般严厉,但终是不便出口相询。

风云卓叙道:“至此,我修书一封,从此再不与肖浩相见,以后也自太平无事地渡过了二十年。但二十年后,肖浩之子已长大成人,以祖训为己任,四处奔走,又创魔教,奉肖浩为教主。他身为肖氏子孙,多年习武也自为此。一时间江湖中血雨腥风,不少门派至此消亡,他带领的教众所向匹敌,矛头直指风云一体。当时我已不再主事,由我儿戏世主持风云一体一切事物,带领风云一体与魔教对抗。这场争斗太过惨烈,我实在不愿双方如此厮杀下去,便约了肖浩战于华山。再次重逢,双方都已年老,武功大进却已是对头,他的性情也已大变,变得狂暴不堪。我们没有太多的话可说,动起手来。经过一场恶战,他家传武学虽已达巅峰,却隐隐地显出某些不足,我因此击败了他。他当时重伤,我念及结拜之义,相交相知之情,始终不忍心下手,却又不能就此放他走,让他再次作恶,于是便携他到了这荒山之顶天池之畔。我为他治伤并迫他立誓,有生之年绝不踏出此山半步,他破口而骂誓死不从,我便退让一步,答应他至此以后我便住在这山中,他若哪一天打败了我便可下山,从此无人可约束于他。他思考多时终于点头立誓。”

银涛道:“前辈能以比武决定他的去留,想必自有必胜之法?”

风云卓道:“你很聪明,我的必胜之法便是他武功中那唯一的不足。但他的内功越来越是高深,四十年下来,这一不足之处正在慢慢被高深的内功所弥补,越来越微不足道。我现在几乎失去了必胜他的把握,正在想办法尽快结束这个局面,你来了便很好。”

银涛道:“肖氏的内功心法传说习自《魔语心经》,肖前辈所习的内功难道也来自《心经》?”

风云卓道:“不错,《魔语心经》我一直没有见过,但从他的习练效果来看却是比任何一个门派的内功都精纯微妙,我风云氏的内功本已称得上高深,但与之相比却又不如。唉,他当时立誓时只要求一个条件,就是我不能干涉他的练功,无论任何情况下发生任何事都不能干涉。我心道,要他与我比武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