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给了一百石,听起来很多,摆放在家里也不少。
一万多斤粟米,卖出去就值三贯钱。
这可是一百石啊!
一匹蜀锦之前张锦禾说差不多价值一百贯。
这种差距让人心惊。
普通人这个日子确实挺难的。
粮食的价格还不能高,高了受害的还是种地人。
全部卖了也换不上张锦禾,家里没有其他粮食,粟米就是主食,得留下张家兄妹三人的口粮。卖是三文一斗,买可能就是五文了。
只能卖点布匹,要不然不够。
萧然还是分不清绫罗绸缎,只能问张锦禾。
到了张大郎家里,兄妹三个都不在家,去做衣服了。
绫罗绸缎都放在给萧然的一个房间里面。
“粟米钱不太够,我也不能全部卖了,锦娘再看看这些价值多少吧!”
蜀锦张锦禾肯定是不能要,那个太贵了。
“这是罗,布行差不多价值八百文一匹,朝廷的质量好一点,九百我收,小郎君你觉得如何?”“行!”萧然不懂,张锦禾现在也不会坑萧然。
人家肯定是要赚一点的,但是会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可能太黑。
张锦禾不傻,她这一次坑萧然,以后萧然肯定是不会搭理她了。
“卖四匹,就是3600文,再卖点粟米”
最后凑了4440文,把张锦禾的钱全部还了。
萧然送了张锦禾些糕点,就当是抵利息。
那种借多少,还多少,不表示一下还说两清的人,以后谁借你!
人家不说,但是心里都记着。
张锦禾让人把东西送回去,她不着急走。
张二丫兄妹也回来了,量好尺寸,定好款式就可以,不需要等着。
“小郎君,阿姐!”张二丫喊了一声。
“嗯”萧然点点头。
“现在小郎君有地,这两天里正应该就划分出来了,大郎有得忙了。”张锦禾的意思是不用去她家干活了。
萧然的地也不少,张大郎干不过来。
“大郎,我们自己能种多少?”萧然对这个心里没数。
张大郎有点小激动,“二百亩,是没问题的。”
“那剩下的,我们承包出去。”总不能丢荒。
萧然表示道。
“这样,小郎君承包给我,我家承包了不少,都是秋收之后五五分的,小郎君觉得如何?”地主出地,佃户出种子农具还有劳动力,粮食五五分。
“行,再好不过了。”
“等一下我和阿翁说说,等地划分好,我们签字据。”虽然是邻居,但是该有的都得有,免得闹矛盾。“这个季节,是不是不少人都闲下来了?”
张锦禾点点头,“秋收结束,现在就是翻地了,这个是力气活.”
言外之意就是男人还有活干,其他妇人就没有什么事情了,捣鼓捣鼓家里的琐事了。
“二娘村里有铁匠铺吗?”萧然问道。
“小郎君,村里没有,新和村才有,距离王里正家不远。”张二丫知道这个。
铁匠铺主要是打一些农具,和木匠差不多。
农具需要铁匠和木匠,缺一不可。
“铁匠铺有大铁锅吗?”萧然继续问道。
“这个我不太清楚。”张二丫看了看旁边的张锦禾。
“有的,我之前看到过,小郎君要大铁锅作甚?”
“锦娘,铁锅大概有多大?”
张锦禾比划起来,“有大的,也有小的.”
“大郎,帮我跑一趟. .”突然想到张大郎不能出村,“算了,等一下我自己去,旁边准备搭个牛棚吧!”
“好!”想到很快有十头牛了,张大郎就充满了干劲。
张锦禾家里也没有十头牛。
张锦禾家里承包地了,需要的牛自然多,平时不用的时候还能租借给村里邻居。
需要耕地的时候,牛基本上是闲不下来的。
“等一下我得去铁匠铺买犁铧,顺便把铁锅带过来就行。”张锦禾表示。
“那就麻烦锦娘一下了,最大的铁锅,多少钱?”
“我没有买过,之前也没有问,应该五六十文吧!”张锦禾也不确定。
一石粟米才三十文,这玩意也不便宜。
“二娘,给锦娘拿钱。”
“不用,暂时不用,等买回来再说,现在不知道具体多少钱。”张锦禾不怕萧然赖账,信得过萧然。“那行!”
快入冬了,没有多少事情做,可以试试其他的。
“二娘,家里的柿子和栗子多不多?”
“柿子有两斗,栗子差不多一斗,小郎君怎么了?”这些还是之前兄妹三个去山里采摘回来的。栗子在地上捡就行。
“都拿出来,洗干净了。”
“好!”虽然不知道萧然想干什么,张二丫连忙去准备。
之前以为这个时代有柿子饼,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个时代的柿子饼,就是晒干了,成水果干,没有水分了才能保存到来年。
吃的时候还得用水泡一下,软化了再吃。
这和萧然所认识的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