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2 / 2)

乾隆得知永琏给绵绵请了两位师父,让孩子学满汉双语四书五经,就心疼孙女。

“你这人真是狠心,当年你对你自己要求都没这么严格,如今却要让绵绵一个小姑娘受这苦!”

永琏道:“是绵绵自己愿意学的,孩子有上进心我不能拦着她吧?”虽然这样说非常残酷,但事实就是他这样的小阿哥随便混混都可以当个亲王,但绵绵要想在这个时代和男人抢饭吃,就必须学更多东西,否则这个爵位就是个空衔。她还会成为抱着金银走过街巷的小孩,所有人都会来瓜分她的东西。乾隆听完更生气了,“你看看你闺女,再看看你!小时候多一页书都不愿意看!″

永琏”

“现在也没好哪儿去,天天想着偷懒,听说你现在把《国朝新闻》的事儿都推你三弟身上了?”

永璋从尚书房出来后,就在《国朝新闻》编辑组当差,这两年随着交通逐渐便利,《国朝新闻》还出了副刊,主要刊登一些招工信息和朝廷新规。现在购买主刊的大部分是读书人,购买副刊的则是商人和工坊的管理者,以及一些识字的工人。

采访工匠、商人的稿件也在副刊上刊登,这样倒是避免了那些读书人不满。永琏见永璋很快上手,就把自己要操心的事儿交给他。“三弟干的很好,比我细心。“永琏嘿嘿笑,“我这叫知人善任!”乾隆:……朕看你过两天连制造局的活儿也能推别人身上。”永琏心想您可算说对了,自己确实是这么想的。然而制造局现在摊子铺的太大,这个制造局总管的位置一般人还真不好接。前年制造局才烧制出了可以铺路建堤坝的水泥,各省陆续建成水泥厂,抢着修路。

某些官员就趁着这个机会大肆敛财,还有敲诈商人的。永琏为了这些事,亲自跑了趟江南,抓了几个贪官。江南官场都在说这些贪官是“成也慧王、败也慧王。富也慧王,穷也慧王。”

要没有慧郡王主管的制造局制造出那么多好东西,这些官员也发不了财,但最后带人抄家的也是慧郡王。

乾隆要去南巡,江南官员听说慧郡王留守京城,都松口气。跟慧郡王一比,皇上真是慈眉善目,大方仁爱。乾隆一开始觉得这些事儿永琏去做挺好,既可以防止官员攀附永琏,也可以给自己换个好名声。

但等他到了江南听见当地士绅对永琏的评价,被气个半死!因为永琏主管的制造局让工商业迅速发展,很多没有土地的百姓选择去务工或者做生意,导致愿意为士绅地主卖命的佃农越来越少。士绅们和某些贪官一样讨厌慧郡王。

江南还出现了拿永琏和康熙废太子相比的言论,说现在这位二爷,还不及当年那位二爷一半仁善,圣贤书都没读明白,骑射也很稀松平常,日后下场估让比当年那位二爷还惨。

乾隆气得浑身颤抖,当即让人去查,这些言论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他绝对饶不了他们。

绵绵又跟着皇玛法出来见世面了,按照计划圣驾只在苏州停五日,然而五日过了,队伍还是没有启程。

绵绵就跟七叔打听,“发生什么事儿了吗?”永琮和胖侄女从小玩到大,有什么事儿都和胖侄女说,就把自己听到的一些传言讲给绵绵。“……不知道这些士绅怎么得罪汗阿玛了,现在外面杀得人头滚滚,苏州知府也换了人。”

绵绵思索片刻,“其实早晚会有这一天的。”永琮不明白,“为什么啊?”

“江南士绅一向很有话语权,但从前他们掌握大量的土地和人力,朝廷只能哄着他们。现在士绅的力量被削弱了,朝廷自然不会惯着他们。"绵绵坐在榻上,一手端着茶,慢条斯理地给七叔分析,像个世事洞明的高人。永琮听得半懂不懂,但觉得胖侄女很厉害的样子。“不过这件事结束后,明后年阿玛估计要再来一次江南。“绵绵道。“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不能一味打压士绅,须得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绵绵道,阿玛给她讲过英吉利的光荣革命,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商人很有可能代替士绅,成为影响朝廷的群体,甚至架空皇帝。朝廷为了避免步英吉利的后尘,需要维持工人、商人和士绅三方力量的平衡。

小姑娘不藏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永琮。

永琮:…”

晚上,他就和额娘说:“二哥给绵绵请的师父真厉害!比尚书房的师父还厉害!”

“真的吗?绵绵的师父只是两位老举人,你们的师父可都是翰林出身。“皇后不太信。

永琮想了想,“可绵绵懂得比我和八弟多。“他说完眼睛忽然亮起来,“我知道了,一定是二哥给绵绵讲的!”

永琮默默得出一个结论,绵绵的阿玛比他的阿玛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