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把马武的儿子保祝调回来,这人当初在南方训练兵丁就很严格,让他操练水师很合适。
可惜宗室不能担任军政要职,否则允礼一定培养弘瞻去负责天津水师。现在他们只能在改良火器方面帮着出出主意,不该参与的一句也不敢多说。过年期间,被派往云南种植咖啡的鄂容安回京述职,第一年种植咖啡收货甚少,去年有了经验,在云南普洱一带种植了几百颗咖啡树,烘焙技术也日趋成熟。
今年鄂容安带回京城的咖啡,味道已经比洋商带进来的不差什么了。乾隆自己不喜欢喝,就把咖啡赏给某个瞌睡虫。永琏拿到咖啡豆,让小茶房做出好几种咖啡,加奶的、加茉莉花茶的,还有加红茶和牛奶的。
这些咖啡饮子比咖啡更受欢迎,很多妃嫔到长春仙馆给皇后请安,都喝上了永琏让人做的这些咖啡饮子。
没过几天,京城一些首饰铺和瓷器铺里的茶就换成了加奶的咖啡。这些铺子大多是妃嫔娘家的产业,客人也都非富即贵。咖啡很快在权贵圈中流行起来,又加上庄有恭之前给咖啡打过广告,大家都知道这东西提神。读书人也抢着买咖啡。因为今年的产量不算多,鄂容安本来打算主要放在出口贸易上,没想到国内会这般受欢迎。
看来可以放心扩大咖啡种植面积了。
正好过年期间,各藩属国进京朝贺,理藩院也给使臣们尝了尝云南的咖啡。朝鲜、暹罗等国听说云南的咖啡比洋商卖的便宜,味道还这么好,立刻要跟大清签订单。
去年生产的所有咖啡豆,短短一个月就销售一空。朝鲜等国连明年的订单都签了。
云南的官员看到咖啡的利益,更加支持本地百姓种植咖啡。但云南的耕地面积本就有限,大面积种植咖啡就意味着本省需要从其他省购买粮食。云贵总督知道直隶正铺设铁路,他也提议在云南和湖广之间修铁路,被乾隆无情拒绝了。
第一条铁路都没看到成效,朝廷是不可能修第二条铁路的。如果云南想降低运输成本,倒是可以试试可以直接在地上跑的蒸汽车。之前河南那边衙役用报废的蒸汽机改装出一辆蒸汽拉货车,乾隆让他来京和造办处互相交流学习。
现在造办处也造出了几台蒸汽车,虽然样子有点傻大笨粗,一跑起来还有轰鸣声,后面还冒白气。但拉货很好用。
乾隆的意思,是让云南那边先用蒸汽车运粮。但要把蒸汽车运到云南可不容易,西南也很需要一个制造局。乾隆给云贵总督拨了十万银子,并允许近三年咖啡的贸易收入全部归云贵两省,让他们办厂用。
如此一来,云贵两省的地方官把希望都放在鄂容安身上了。就等着他和藩属国多签几个咖啡订单。
其他省一看云贵和陕甘都得到了朝廷拨款,有望开办制造局分局,也着急了。
但湖广是天下粮仓,乾隆不希望这两省全力耕种,河南也是农业大省,又临近直隶和陕西,没必要单开一个分局。浙江、江苏、福建有一个江南制造局就够了。
现在就只有山东、山西和关外还需要开个分局,朝廷一时拿不出太多钱,只能三选一。
山西巡抚、山东巡抚和盛京将军为了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在工部官员的实地考察下,决定在山西开分局。
山西是最适合开制造局的地方,煤矿多,商人多。晋商还财大气粗,想捐十万两给山西制造局。
晋商是出了名的抠门,朝中官员都不信他们愿意出十万两。“晋商愿意出钱,自然是看到了这其中的利益。”尚书房内,阿哥们讨论起这件事,永琏就说:“山西的煤矿铁矿都需要蒸汽机,但现在造办处生产出的蒸汽机运过去成本很高,很多煤矿用不起。再说商人运送货物需要蒸汽车,这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尤其山西是挣蒙古人的钱,者都是陆路运输,蒸汽车就更重要了。别说十万两,就是二十万两他们也不亏。”“这么说,其他省的商人也应该捐。"弘瞻道。“江南富商那么多怎么没人掏钱啊?"和晋商一比,江南那些富商目光就有些短浅了。永琏叹道:“现在江南那些富商偷着乐呢,他们一分钱没出,朝廷就给他们办了制造局。”
不过晋商开了这个头,其他省的地方官有样学样,肯定会让当地商人出点血。
富商们出点血没问题,千万不能以开办制造局的由头增加百姓负担。永琏想到这个可能性,下学就去找汗阿玛。乾隆听他说完,不由笑道:“等你想到,黄花菜都凉了。关于这事儿朕早发了谕旨。谁敢以办厂之由给百姓增加苛捐杂税,一律严惩不贷。”永琏道:“可百姓们并不知情,要不在《国朝新闻上》提一提这件事吧。百姓们不会看邸报,但很多百姓会看《国朝新闻》。乾隆若有所思,这就是在让百姓监督官员。原来报纸还有这样的用途。
乾隆于是点头,让如意馆的画师们用连环画的形式描述朝廷的政策。以便不识字的百姓也能看懂。
因为制造局在各地开分局,要有个总揽之人。海望负责造办处多年,这件事还是他来负责最合适。
景山官学培养出第一批会制造蒸汽机的匠人也已经进入造办处,经过考核后被派往各省。
乾隆九年才过去两个月,乾隆就花了几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