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七十五章
永璜、永琏出去一趟,永琏在官员心中的形象彻底变了。从前提到二阿哥,那是聪明早慧又仁善,现在则变成了表面仁善实则不讲情面的小阎王。
还有人说二阿哥就是个小告状精,十三四岁了,不敢有一点自己的主意,什么事儿都告诉皇上。
过年期间,乾隆多多少少听到了几句风言风语,气得要死。这一两年他是不敢让永琏出门办差了,以免有那心思歹毒的报复孩子。他就说永琏,出去一趟就把名声搭进去了,“你呀!还是太嫩了,日后那些官员给你找麻烦,你就知道后悔了。”
永琏无辜脸,“汗阿玛难道不会保护我吗?”“朕能护你一辈子?"乾隆没好气。
“可以!"永琏心说您至少还能护我五十多年。反正自己以后大概率不会继位,名声什么的一点都不重要。汗阿玛还能眼睁睁看着官员们坑他不成?
乾隆…”
乾隆在心里叹气,自己怎么就养了个这么不省心的太子。皇玛法当年有太子坚国,他老人家带着大队人马四处游玩儿。自己却要苦哈哈的在京城处理政务,俩儿子出去一趟,还参倒十几名官员。虽然但是,这十几名官员大多颇有家私,抄家又得了三十多万两银子。除了官员,这次倒霉的还有关外的几个庄头。朝廷前两年拨款让他们买种子,更换农具,这些人没换,银子全装自家荷包里了。这些银子查抄出来都进了内务府,正好永璜婚事在即,这钱就给永璜办婚事用了。
永璜婚事在即,宫里却没什么喜庆的气氛。年底天上出现彗星,彗星在古代就是灾星。加上乾隆八年的高温旱情,这个年大家过得都不怎么愉快。
过年期间,乾隆又闻噩耗。康熙的二十二子,多罗贝勒允祜病故,年仅三十二岁。
允祜前些年因为接受民人田地之事被关过一阵宗人府,后来乾隆让他去负责三陵。负责三陵期间,允祜还算尽心。
腊月时,允祜还为三陵之事上过奏折,没想到他走得这么突然。乾隆派永琏去祭奠,允淘、允禄、允礼主持丧事。允祜的继妻还怀着孩子,在丧礼上差点哭晕过去。永琏从丧礼上回来,心情就有些低落。跟太后等人说起二十二叔公一家,忍不住掉泪珠子。
太后、皇后也跟着哭。
乾隆来看皇额娘,见屋里气氛如此伤感,永琏这臭小子大过年惹得皇额娘落泪就很生气,没好气地把永琏撵去读书,他则要带着太后去听戏。圆明园有个同乐园,每年正月都会唱大戏、办灯会,热闹非常。今年大家虽然心情都不大好,但同乐园大戏楼还是摆了戏,很多妃嫔去看。乾隆想让太后转移一下注意力,带太花去看戏。太后知道自己不去,那些妃嫔也很难安心看戏。
她也只好压下心中伤感,跟着乾隆去看戏。允禄等人因为弟弟的英年早逝悲痛不已,听自家福晋说,皇上一家子热热闹闹在看戏。
允禄等人心中就有几分不满,侄子就是侄子,平日看起来和他们这些叔叔十分亲近,其实没多少感情。
也不知他们死后,皇上会不会也如此冷漠?允礼这人本就多愁善感,忍不住对着四哥赏给自己的东西落泪。正这时,外面人说世子爷下学回来了。
接着就听见弘瞻元气满满的声音,“父王父王!我回来了。”小少年说着推开书房门,一眼瞧见允礼脸上有泪痕,忙跑到近前关心道:“父王您怎么了?”
“无妨,只是想起皇兄了。“允礼道,他说着吩咐人给世子爷送点心上来,孩子正是胃口好的年纪,每日下学回来就饿。弘瞻一边脱下斗篷,一边道:“父王是不是因二十二叔的事儿难过,刚在宫里,永琏也因此伤感,偷偷抹眼泪。”
允礼闻言一愣,他上午在葬礼上见到永琏时,只觉永琏这孩子举止得体,不料他会真的难过。毕竟他跟允祜没什么交集。“是啊,他哭得很难受,都不能练习骑射。"弘瞻道。允礼想起先帝下葬时,永琏也是绕着泰陵一直哭。看来永琏和皇上不一样,是个感情丰沛的孩子。这点有点像先帝,先帝有时候看看奏折都能哭,跟兄弟们说起圣祖爷或者去世的老臣,也会伤心落泪。
皇上这人,喜怒哀乐很多时候是表现给别人看的,他转头就该吃吃该玩玩儿。说好听了是心大,说不好听了,就是情感漠然。允礼他们这些叔叔,对皇上越了解,就越不指望他照顾自家子侄。好在允礼不用担心这个,弘瞻是皇上亲弟弟,皇上看在先帝的份上,也不会对弘瞻太差但允礼还是希望弘瞻能自己立得起来,别依赖皇上。这段时间,弘瞻的功课他都认真过问,还会给弘瞻讲一些处世之学。弘瞻学习虽算不上刻苦,但他很聪明。父王的话也能听得进去,短短一年时间,小少年成熟很多。也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作为皇子和做宗室王是不一样的。
因为允礼负责改良火器之事,也会和弘瞻讲讲这方面的进展。现在火器营、濯灵厂和武备院经常沟通合作,一是要设计出更方便装弹的燧发枪,二就是给水师配备一套更适合水战的装备。朝廷一直都有水师,但因为水上作战的机会少,朝廷这些年的主要敌人也都在西北西南,水师疏于训练。天津水师非常松散,允礼建议派人严加训练。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