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1 / 3)

第68章第六十八章

乾隆一出门就是俩月,九月中旬才回来。

母子俩一点都不像经过旅途劳累的,红光满面。倒是永璜很累,回到京城先躺了两天。

汗阿玛说他大小伙子不能坐马车,让他骑马。他从来没受过这个罪。

他就和永琏说:“你幸亏没去,路上可累了,帐篷住着也不舒服。”永琏:“大哥从前不是立志要当大将军的吗?”永璜脸一红,“那是明瑞的志向,不是我的。”永琏对着大哥比羞羞脸。

永璜…”

兄弟俩在屋里说说笑笑,乾隆则在养心殿召见官员。回京后他连着忙了两天,才把该见的官员都见完了,连下几道升降调任的文书,又去后宫看看后妃们。

过了好几天经过允淘提醒,才想起潘振承还在宫里。他忙召潘振承入宫,他带回的东西有些乾隆已经看过了,还尝了葡萄酒和啤酒。

葡萄酒还不错,怪不得皇玛法喜欢。啤酒真的喝不惯,乾隆赏给允禧、弘昼他们了。

高跟鞋更没用,而且这高跟鞋还是男人穿的。在大清没有任何销路,直接堆库房里。

八音盒倒是挺精致,之前大清也有卖八音盒的,都很贵。乾隆就留了两个八音盒给造办处,让那边的匠人仿造,剩下的赏赐给宫里几个孩子。

这些东西是潘振承专门孝敬皇上的,此外他购买的大量毛呢和西洋钟则走正规流程,销往各省。

当着乾隆的面,潘振承才汇报皇上给他安排的秘密任务,在英国、荷兰留了几个细作。

这些人都是有一技之长的,有的因医术被当地贵族雇佣成为家庭医生,有的是大厨,给英国富商做了几道中国菜,对方瞬间被征服,还说要投资让他在伦敦开大清酒楼。

还有几名妓/女,被当地富商看中。

虽然这手段有点上不得台面,但英国人和大清的人长相不同,很难融入他们,哪怕是这些职业,也容易被怀疑或者排挤。但既然要和西洋往来,安排细作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些传教士们,某些时候也是担任了细作的角色,在探听大清的消息。潘振承还跟乾隆汇报了已知的英国殖民地。英国在不断扩张,而曾经的法兰西在路易十四死后,渐渐有了摔落之相。具体要怎么处理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就不是潘振承要操心的了,他只管做生意。

乾隆让他回十三行后另起炉灶,开一家商行,负责和洋人的贸易,如果能在西洋开一家贸易公司,就更好了。

有了乾隆这句话,潘振承也就有了底气。高高兴兴回了广东。而随潘振承一起去西洋的几名织造局官员和粤海关的人,乾隆也一一召见了,命他们尽快改良出能织出毛呢的织机,织几匹毛呢看看。因为织毛呢需要大量羊毛,正好庆丰司有牛羊,这些人就在造办处试手。不到两个月,几匹哆啰呢和羽纱就织好了。乾隆和皇后看了,都说这面料和传教士进贡的差不多。乾隆又让允禄、弘昼、张廷玉等人来看大清织出的毛呢。张廷玉就建议,在西北开纺织厂,专产毛呢。一来西北牛羊多,二来那边天气冷,大家更需要御寒的面料。

还有人建议跟准噶尔和罗斯国做生意,他们也需要毛呢。虽然那边富人御寒穿貂,但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貂的。“先不着急和罗斯国做生意,听说朝鲜冬天也挺冷的,咱们可以先把毛呢卖给朝鲜。"乾隆道。

朝鲜作为大清藩属国,大清有好东西先卖给他们,他们自然要感恩戴德。今年是太后五旬圣寿,乾隆很重视,太后从畅春园回宫时,乾隆特地安排一品二品官员在西华门跪迎。

再加上大封后宫,举行了正式的册封仪式。宫里都是喜气洋洋的。太后圣寿这日,乾隆还亲去祭祀太庙。

他没带永琏,就假装汗阿玛的魂魄不存在,也不会有什么不满。雍正的魂魄倒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只能感叹一句钮祜禄氏好福气。乾隆和皇后连着几天陪着太后用早、晚膳,永璜、永琏、弘瞻他们下学也会到寿康宫来。

外面天冷,几个小孩就坐在暖阁里下棋玩耍。太后、太妃和帝后二人在外间说话,太后听着里面几个孩子的说笑声,就和乾隆道:“明年选秀,该给永璜、永琏跳福晋了吧?”乾隆笑道:“永琏不急,永璜的福晋是可以定下来了。”“永璜那孩子脾气好,人也踏实稳重,该选个精明爽利些的福晋。"太后道。在太后看来,夫妻俩就要互补,永璜这脾气再找个性格软的福晋,容易被下面人欺负。

以奴欺主的事儿可不少见。

皇后就说:“到时候媳妇仔细看看,有合适的再让皇额娘把关。”太后颔首,又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快。对乾隆道:“当年先帝给你选福晋的事儿还历历在目,如今你儿子也要选福晋了,再过几年,你就要当玛法了。”乾隆…”

这种事听着怪可怕的。还是不要提了。

里间,弘瞻碰碰永璜胳膊,“大侄子,外面在讨论给你选福晋呢。”永璜:……“永璜其实听见了,但这事儿他没有任何话语权,也不好参与。反正都是汗阿玛和皇额娘做主。

永琏却立刻竖起耳朵,凑到门边偷听。

太后说:“也该给永琏相看着了,先定下来,晚几年成婚就是。”“朕其实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