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小刘筑巢,一镜到底(6 / 6)

道具组从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复刻的原始资料。

日方代表齐藤邦彦座位旁摆放《广岛原子弹纪实》与《日苯战争孤儿》书籍,暗示其转移话题的潜在策略。

在镜头设计方面,今天增设了不同角度的摄像机,两套不同的拍摄方案会同步进行。

其中一套是a、b两个固定机位的双机位交叉拍摄和后期剪辑。

另一套是路宽做的一个新的尝试,他想试试看小刘能不能拍出一镜到底的效果。

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今天这场戏很有趣,会邀请北美和国内媒体参与拍摄,请他们扮演历史上的媒体记者。

同时也是为了在杀青后进行简短的记者采访,为这部电影划上圆满的句号。

接到通知的记者们自然是跃跃欲试,很乐意参与到这样一部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巨作的创作中去。

当然,也是为了能获取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不但是电影,国内媒体还盯上了官宣不到一个月的这对神仙眷侣。

时至今日,除了那两条引流效果极其显著的微博外,就只有小刘零星放出的旅行照片了。

其余事宜,大众一无所知。

对于新闻人而言,稀缺就是卖点,今天他们都会在接受服化道的改造后坐在pbs电视台的观众席,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嘉宾。

巡视了一圈片场,路老板敲门进了化妆间,里面暂时只有刘伊妃一个人。

仍旧不厌其烦地在走位、排练。

“感觉怎么样?”

小刘回头,面色讪讪:“紧张!难度太大了!”

“别有压力,我们还有固定机位,实在不行就按照普通方案拍摄,也没什么不好。”

一镜到底追求时间与空间的连贯性,通过长镜头营造沉浸式体验,所有情节在一个镜头内自然展开。

这是它的优点。

但同时,一镜到底顾名思义是不能剪辑的,一切都依赖演员自身的表演。

路老板搂过女演员的香肩,在她额头轻啄了一口,出言调侃道:“茜茜啊,为了你这个一镜到底,这几天晚上从下了戏就开始教你,然后走位、排练,我可是三天不知肉味了啊!”

小刘白了他一眼:“在剧组严肃点,工作时称职务,叫什么茜茜,叫刘老师!”

小女友旋即有些委屈道:“这两天你给我讲的导演技法、镜头、光线,我真的学得太吃力,我是不是太笨了啊路宽?”

“嗯,你的确挺笨。”

“不过我讲的这些东西,你就是叫宁皓现在来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也没必要妄自菲薄。”

路宽同她讲过,想要继续进阶、进步,就必须时不时地从演员的视角抽身,去全盘评估电影镜头和拍摄的理念技法。

因此有了这个一镜到底的契机,这几晚路老板牺牲了自己的性福,每天晚上都给她“醍醐灌顶”。

要么说是量身打造的培养计划,就奔着影后去的。

这种待遇,除了她,还有谁能叫一个大导演、大富豪,不厌其烦地教授自己的导演生涯心得?

青年导演最后提醒几句:“所谓一镜到底,其实就是演员表演持续性和节奏感的把控。”

“首先台词和走位烂熟于心,这你没问题。”

“情感表达的连贯和稳定,现在对于你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你现在欠缺的还是对拍摄全局的认识不够清晰,只能机器找你,你还不太会找机器。”

一镜到底最难的其实就在于最后一点,演员要要根据镜头的运动和场景的转换来调整自己的表演节奏。

比如在缓慢的镜头移动中,要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来传递角色的心理活动,在迅捷的镜头跟拍下,又要主动去找机器、灯光。

把自己彻底融入叙事节奏。

路老板笑道:“我只是觉得这段戏太精彩,不拍一镜到底有些可惜,让你试一试。”

“不行就不行,也没什么丢人的。”

刘伊妃为难地挠了挠头,半晌才恶狠狠地给自己打气:“行!怎么不行!”

路老板无语地摸着自己的胳膊:“你行就行,打气就打气,打我干嘛。”

“嘿嘿,就是玩儿!”刘伊妃长舒一口气:“希望待会一切顺利!”

她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看了眼手机准备出化妆间:“纯如姐她们来了吗?”

“嗯,知道你忙着熟悉走位和镜头,在外面和你妈妈讲话,没有进来找你。”

“我去看看她!”

张纯如因为孩子生病,一直没有抽出时间过来,中途只打了两个电话关心和祝贺。

小刘迫不及待地推门出去,路老板环顾了一下乱中有序的片场,今天的拍摄也准备就绪。

路老板看着雀跃的小女友长舒一口气。

他没有讲明的是,这段一镜到底,就是为了帮她在柏林影展竞争最高荣誉提供的臂助。

只是不知道暂时超出她能力的这种拍摄手段,能不能完美收尾。

青年导演踏进片场,准备开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