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前世今生的秘密(6 / 7)

的种子在他心中种下了。

不得不说,曾文秀养大的这个孩子极为聪明。

从小学到初中,不但学业完成得又快又好,还会抓住一切机会到厂里去搜罗和汲取电影有关的知识。

曾文秀常常把他藏在洗印车间,小路宽会拿费里尼的《八部半》片盒做枕头,会出神地看黑泽明《罗生门》的废胶片。

这只是被毛手匠人们剪废错,又不是大师黑泽明拍错,直接看未冲洗的胶片,简直是为天才量身定做的起步方式。

立志要成为导演的小路宽如痴如醉。

有时候,闲下来的曾文秀也会拿着车间的显影剂,在废弃的墙上教他怎么画分镜头:

“你看,悲伤是钴蓝色渐晕,愤怒要用硫酸铜结晶纹路。”

“这是镜头中的色彩运用,你要是感兴趣,可以看看《红高粱》里张一谋的调色和布景。”

母子俩就这么孤苦无依地向前走。

酷暑,寒冬,家无余财。

唯有爱滋润了路宽幼小的心灵。

但窘迫的家境,也叫他天生就比别的孩子多受几分冷眼、多听几分闲话,也多长了几颗心眼。

他很不理解,为什么小时候笑脸相迎的叔叔阿姨们,在母亲失去编制后就动辄恶语相向、冷脸以对;

他很不理解,为什么以母亲的艺术能力,要在这个暗无天日的洗印车间一干就是十多年,却很难获得更好的机会;

他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毫无干系的人,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自己是私生子、是野种,是一个不祥之人。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自从在桥洞下捡到了自己,曾文秀失去了爱人、失去了岗位,失去了进步青年的一切。

变成了现在这个年老色衰的中年妇女。

小小年纪的路宽有很多不理解,但他逐渐理解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没有钱和权力的人,原来在这个世界是会被看不起的。

他的世界里,除了曾文秀外,从此再没有多余的一丝温情能够给到别人。

因为也从来没有人给过他。

时光易逝,终于在路宽初二这一年,曾文秀病倒了。

这一年是1997年,香江回归祖国。

这一年,鄂省江城的一个叫安风的10岁小姑娘跟着母亲出了国,改了名字。

小女孩怯生生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四处打量着。

但总归还是生活富足。

这一年,苏省金陵的一个叫路宽的15岁少年甚至有了辍学的念头,因为他要努力赚钱给母亲买药、治病。

制片厂的老人们常说,路宽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不但学习成绩好,受母亲曾文秀的熏陶,艺术素养也高。

关键是这孩子脑子真活泛啊!

15岁的路宽没有傻呵呵地去卖、糊火柴盒,而是依靠着对金陵电影制片厂的熟悉,另谋了很多有趣的生路。

他会收集剪辑室淘汰的35mm铝制片轴,磨掉厂标后卖给朝天宫旧货市场,每个0.5元。

有次误将未清洗的《鸦片战争》底片轴卖出,被文化稽查队追查,自掏腰包买了一条红梅烟摆平。

他会从厂外录像厅老板处赊账拿货,用《泰坦尼克号》宣传期废弃的冰山道具模型当展示架,在校门口卖5元一张的压缩碟。

遇到城管时,路宽就把碟片塞进《大闹天宫》胶片盒,假装排练少先队活动。

他会从宣传科垃圾堆捡《甲方乙方》《有话好好说》手绘海报边角料,拼贴成“限量版”卖给集邮市场,每张3元。

用厂里淘汰的显影液做旧,谎称“导演签名初稿”。

。。。

很难讲,路老板后来的一系列挖坑、埋人的骚操作,是不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积累熟练度的。

只可惜,他的这一世,似乎真的就是被人从小咒骂的“天煞孤星”,是个苦命的孩子。

初二这一年,曾文秀病重,行将就木。

主治医生办公室里,带着镜的老大夫无奈地给他分析病情,看着这个女病人唯一的亲人。

“你妈妈应该是长期过度劳累,加上在洗印车间的工作原因,长期接触显影液等化学试剂。”

“硝酸银的显影液可能会导致支气管的纤维化,乙酸定影剂则很容易腐蚀鼻黏膜,引发萎缩性鼻炎。”

“加上车间的通风性差,吸入这些试剂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现在再次复诊,确认为尘肺合并肺癌,剩下的时间,可能超不过一个月了。”

再多的话,目眦尽裂的路宽就没再听得进去了。

他行尸走肉般地回到病床前,哭得很小心翼翼,鼻涕也不敢大声地擤,就怕惊扰了好不容易入睡的母亲。

这一瞬间,很多画面映入他的眼帘。

很多个凌晨,半夜带着咳嗽回来的她;

每次早晨起床,已经提前出门打零工的她;

每次把最可口的饭菜留给自己的她,每次省吃俭用给自己买纸笔研究镜头和构图的她。

还有,7岁那一年,在电影院外,兴奋地满脸通红的自己,看到的那个被冻得涕泗横流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