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不太好提前剧透。
譬如节目击缶而歌的缶,现在就遭到了团队的普遍反对。
上戏教授徐家华表示《周易·离》九三爻辞记载: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的民俗,即对即将去世的老人,人们要鼓缶唱歌,以安抚老人,祝愿将死者顺风顺路。
既然是凶器,怎么能在开幕式上使用?
而后提出要用柷,一种打击乐器,方形,以木棒击奏,用于宫廷雅乐。
柷是高雅的象征,表起始之意,从内涵到外延都比缶要合适。
路宽挡不住群情汹汹,只有先任由他们去辩,总之最后的结论是要反复建立和再推翻的。
他知道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大家都不会珍惜,只有等焦头烂额之际抛出想法来,才能一锤定音,加速创意小组的讨论工作。
路老板统筹讨论工作:“既然徐教授已经请古器乐专家去研究,我们抓紧下一个问题吧,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开幕式方案如果是一首词的上下两阙,大家显然已经注意到,我们上半阙描绘古代的《灿烂文明》非常优秀,那下半阙呢?”
开幕式报送领导的方案雏形已经确定,或者说毫无疑问地要从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两个角度来阐述文化脉络。
但有些尴尬的是古代中国的文化核心要素极多,甚至造成了选择困难。
但现代部分就有些乏善可陈,缺少像青铜器、四大发明、汉字、国画这样的人类文明顶尖成就。
张一谋点头同意:“电影、文章、晚会都一样,前10%和后10%最重要。”
“如果我们在下半场现代中国的部分拿不出上半场那样的水准,毋庸置疑是要给人造成头重脚轻的印象的,那是我们导演组的失败,也是整个创意小组的失败。”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沉声不语,大家也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
历史原因造成了现代华夏文化的式微,近三十年才是我们刚刚走上世界舞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端。
路宽低头沉吟没有讲话,任由大家的思绪发酵。
于他而言,在开幕式述标中问界团队就选择了自主创新,没有抄袭后世北奥集大成之作的节目。
之所以堂堂正正地参与这场竞标,不是路老板清高。
而是他把奥运会真正地当成了自己突破导演艺术生涯的瓶颈,在恐怖的思维重压下寻求更上一层楼的契机。
后世的北平奥运会开幕式,时至今日来看仍然可以说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是惊才绝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也许把历史上最出色的开幕式之一这个“之一”去掉,从客观角度看,也不会引起太多的反对。
当届全球共有11亿人收看直播,美国nbc收视率高达21.5%,创下非本国奥运会开幕式最高纪录。
bbc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表演;
法国《队报》认为,北平重新定义了开幕式的可能性;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赞无与伦比,独一无二。
但它真的就毫无瑕疵吗?
青年导演今天提出的这个让大家沉默不语的议题,恰恰就是最大的瑕疵!
整个上半场,老祖宗们极度丰沛和灿烂的文化要素给了艺术家们自由创作的空间。
2008名武者击缶鸣雷,青铜声浪穿透时空;
活字方阵起伏如波,“和”字演变在机械律动中复活汉字之魂;
巨幅led卷轴铺展水墨江山,舞者挥毫泼墨,虚实间激活五千年文明密码;
太极圆阵如宇宙星轨流转,刚柔并济诠释东方哲学。
这场古典与现代的极限对话,用极致的技术与匠心,让世界在50分钟内读懂了中国文明的恢弘基因与诗意魂魄。
但下半场呢?
节目《星光》是2008名演员身着led灯镶嵌的银色服装,组成“宇宙星河”方阵,通过灯光变化模拟星辰流动、银河旋转。
意象过于抽象,缺乏具体文化锚点。
节目《自然》是2008名绿衣舞者组成“鸟巢”造型,通过肢体动作模拟飞鸟、森林、河流等自然意象。
环保主题表达较为直白,缺少像上半场《画卷》那样“以技载道”的叙事层次。
包括郎朗演奏钢琴曲,背景为1000名儿童绘制的笑脸投影的《梦想》节目,温情有余但冲击力不足。
头重脚轻地太过严重,节奏也相当拖沓。
对于抱有极大的艺术企图与野心的路宽,当然是也是为了自己的加入能让这一世的北奥变得更好。
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利用自己前瞻性的视野和类似科幻片中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手法,把开幕式的下半阙变得更加丰满和余韵悠长,让整体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棚里的会议桌前,路老板接连否定了上述三个节目的初始创意,他不想在座的艺术家们走进死胡同。
张继钢忍不住出声:“路导,要不你讲讲你的想法?”
他不是挑刺,是团队这几天真的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这时候就是体现总导演、总策划的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