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手笔,太子之位?送了又何妨!交易!(3 / 4)

没有说完就被朱翊钧挥手打断。

以朱翊钧的表现来看,他能说出自己未来会是国君,这番话倒也不奇怪。

“部堂岂不闻,儒家有云: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他看出来了眼前的裕王世子,想要与自己就“效忠”一词上,来一番论道了。

不过,这些朱翊钧也不是没有准备,他看中的人,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注:详见第230章。“本世子想要与张部堂交易的内容也很简单。”说着,朱翊钧语气幽幽道:“张部堂可以在九王,甚至是未来皇爷爷众多皇子中,随便选一个皇子,支持他成为太子储君。”

虽然说修仙者寿命漫长,可若是生命中的十八年都是蹉跎的话,这是他所不能承担的。

“今日跟部堂聊的很开心,”说完,朱翊钧缓缓从座椅上起身,道:“虽然不能直接得到部堂的支持有些可惜,但本世子倒是想与部堂做一笔交易。”

他想要在未来大世,争一番事业,组建自己的班底派系,必不可少。

“所以,先生留在裕王府,是毫无未来可言的,我说的可对?”朱翊钧凝视着张居正。

“那你效忠太子有何意义?”

看着朱翊钧这一副自信笃定的神情,这次,张居正眼底倒是有了几分兴趣了。

“张部堂,当以国家社稷为重,以皇族传承为念,想社稷黎民所想。此乃私忠,亦是公忠,效忠于我,岂不美哉?”

朱翊钧表现出来的有些自大了,在他看来,这位裕王世子,对自己可以说是毫无了解。

“皇室之基业,非独赖一人之智勇,乃需子孙承续,群臣辅佐,方能共筑江山之固。”

他如何看不出,朱翊钧如此一副表现,就是想要用他自己的“势”压自己,从而让自己臣服。以势压人,上位者惯用手段。

“你效忠于我,并非要你违背本心,强行为之,而是要你顺应天道,顺应自然,以你的智慧与才能,辅佐皇族共同治理国家。”

“世子殿下一番话,若是在以前,我必然会毫无顾忌的辅佐世子殿下,可是……”说着,张居正摇了摇头,发出一声叹息。

“哈哈哈。”然而让张居正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说出自己的顾虑没一会,就听朱翊钧突然朗笑着开口,道:“看来有些道理,部堂还没有想明白啊。”

“如此交易,张部堂以为如何?”

“世子所言不错,可臣也有顾虑……”索性说开了,张居正便把自己的顾虑说了一遍。

“张部堂效忠于我,即是效忠于这份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交易?”张居正眉头一挑,看着朱翊钧。

“吾作为世子,虽未登极,却也是皇家血脉,未来社稷之托。”

另外一方面往远了说,他又担心未来大明的国本之争,会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变。甚至一个搞不好,很有可能埋下更大的隐患。

“况且,纵观史书,不乏辅佐储君,共图大业之忠臣。”说到这里,朱翊钧又补充了一句,道:“我是裕王世子,未来会是国君。”

甚至,若是给了他权力,他还会演变成超越严嵩的绝顶权臣。

一时间张居正陷入了两难之地。

儒家的理念他现在已经考察过了。

“在回答先生这个问题之前,本世子也有一个问题想要问张部堂。”朱翊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先生要的是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抱负得以实现,还是要一个太子,太孙?”

“因此,张部堂效忠于我,非但无僭越之嫌,反而是忠于国家、忠于皇族之体现。”说完,朱翊钧微微一笑,道:“张部堂以为如何?”

朱翊钧所言,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昔日高高在上的儒宗,如今只是百家学说之一而已,皇爷爷废掉的东西,我自然不会再捡起来,”说着,朱翊钧继续道:“部堂方才言,只效忠皇上,此诚为法度所定,然则法度之外,尚有天道循环,有自然之理。法家云:‘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此法之公正,然亦需知,法之根本,在于维护社稷之安稳,百姓之安宁。”

说出这句话,意思很明显了,张居正想要继续考校一下这位裕王世子。

通过刚才的交谈,他知道眼前的裕王世子,绝对是一个心机城府极深之人。甚至,从他的身上,自己还看到了一种独属于皇者的霸道。

“因此,你效忠于我,非但无僭越之嫌,反而是顺应天道,遵循法治,实现理想与抱负的明智之举。”说完,朱翊钧深吸一口气,这才意识到自己竟不自觉的释放了修为气势。

因此,他支持的人,必须是太子才行,至于太孙是谁,他不在乎了。

朱翊钧说话间,眼底透露着的神色,仿佛是在告诉张居正,自己看重的人必须要得到。

果然,跟着就听朱翊钧开口道:“道家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之道,在于顺应时势,而我,正是这未来时势之代表。”

甚至接下来还要面临着残酷的诸王之争,以及来自裕王府和景王府的攻击。反之,有了裕王的支持,胜利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一些。

“此时你手中若有更好的治国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