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这是送给你的。”戚总的手僵在半空,看着孩子清澈的眼神,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那天晚上,戚总和桑霁月坐在小院里,望着满天繁星。桑霁月讲述了自己在雪区的点点滴滴,从帮助牧民修缮房屋,到为孩子们筹集学习用品。戚总静静地听着,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
“也许你是对的。”戚总终于开口,“我们一直太注重名利,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桑霁月转过头,看着戚总:“戚总,要不我们一起留下来,为这里的孩子们做点实事?”戚总沉默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好。”
从那以后,戚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和桑霁月一起投身于雪区的公益事业。她们成立了公益基金,为村里修建了新的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的人被她们的行动所感动,加入到了公益的行列中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桑霁月的名声逐渐恢复。但这一次,她不再是为了名利而活,而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善良和责任。在经幡的舞动下,她和戚总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也让这片高原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二天,她跟着孩子们去背水。山路崎岖,水桶在肩头晃荡,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同行的老志愿者告诉她,这里的孩子每天要往返五公里,才能取到生活用水。桑霁月望着远处干涸的河床,突然想起自己曾在奢侈品店刷卡时的毫不犹豫。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桑霁月学会了用牛粪生火,帮牧民修补羊圈,甚至能听懂几句藏语。当她得知村里的孩子因为山路危险,每年都有辍学的情况时,开始四处联系企业捐赠校车。在一次募捐活动中,有人认出了她:“你不是那个作秀的明星吗?”桑霁月攥紧话筒,第一次正视自己曾经的虚荣。
雪季来临前,校车终于开进了村子。孩子们欢呼着冲向新车,卓玛老师把哈达系在桑霁月脖子上时,她的眼泪砸在哈达上,晕开深色的痕迹。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这一次,桑霁月没有掏出手机拍照。她知道,真正的公益不在镜头里,而在这些被雪线守护的生命里。
返程的飞机上,桑霁月删掉了所有摆拍的公益照片。她望着窗外逐渐缩小的雪山,突然明白,有些救赎,需要用一生去完成。当飞机冲破云层时,她打开笔记本,写下新的公益计划——这一次,没有媒体,没有炒作,只有雪线之下真实的心跳。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桑霁月位于BJ的公寓里。经历了雪区的洗礼,她望着镜中皮肤晒黑却愈发明亮的眼睛,手指轻轻抚过行李箱上残留的泥土,心中默默想着,是时候去修补和桑疏晚之间千疮百孔的关系了。
桑疏晚刚结束一场高强度的拍摄,疲惫地回到休息室。助理递来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桑霁月发来的好友申请,附带一条信息:“疏晚,我想当面和你谈谈,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看到这条消息,桑疏晚嘴角浮起一丝冷笑,过往被欺骗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有一回,桑疏晚要竞选一个重要角色,桑霁月信誓旦旦地表示会全力支持,还说认识导演能帮忙美言。可转头,桑霁月就暗中使绊子,抢走了这个角色。还有一次,桑疏晚遭遇网络黑粉攻击,桑霁月表面安慰,实则为了热度在媒体面前添油加醋,让她的处境雪上加霜。这些事,桑疏晚一直铭记于心,难以释怀。
为了争取见面机会,桑霁月先是托共同的朋友传话,却被桑疏晚一口回绝。她又亲自去桑疏晚的工作室等待,从清晨等到夜幕降临,换来的只是保安的驱逐。但桑霁月没有放弃,她开始关注桑疏晚参与的公益项目,主动捐款,还帮忙联系资源,希望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改变。
一天,桑疏晚接到一通电话,得知一直资助的偏远山区小学因资金短缺,面临停课危机。正当她焦头烂额时,桑霁月带着团队赶到,不仅带来了足够的资金,还策划了一系列长期的帮扶计划。看着桑霁月忙碌的身影,桑疏晚心中泛起一丝波澜,可多年积累的戒备,仍让她保持着警惕。
不久后,桑疏晚意外受伤,腿部骨折,行动不便。桑霁月得知后,每天清晨带着亲手熬的骨头汤赶到医院,帮她处理日常事务,陪她做康复训练。起初,桑疏晚态度冷淡,甚至故意刁难,但桑霁月始终面带微笑,默默忍受。
一次,桑疏晚在康复训练中情绪崩溃,把拐杖狠狠摔在地上。桑霁月默默捡起拐杖,坐在她身边,缓缓讲述了自己在雪区的经历:从最初的作秀,到在婆婆的点醒下,逐渐领悟善良的真谛,以及内心的种种挣扎与蜕变。桑疏晚静静地听着,眼眶渐渐湿润,那些过往的画面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桑疏晚对桑霁月的态度开始缓和。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两人坐在医院的花园里,桑疏晚终于打破沉默:“霁月,我承认看到了你的改变,但我还是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桑霁月紧紧握住她的手,诚恳地说:“疏晚,过去是我错了。这次,我想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弥补,希望你能再给我一次机会。”
微风拂过,吹落枝头的花瓣。桑疏晚望着桑霁月真挚的眼神,心中的防线彻底崩塌。她轻轻点头,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一刻,两人放下了过去的恩怨,一段崭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