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公益活动(4 / 6)

相处,村民们逐渐看到了桑霁月的改变。一位小伙子感慨道:“一开始,我也怀疑她是在作秀,但这几天下来,能看出她是真心实意地和我们交流,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随着桑霁月在边疆的点点滴滴被当地游客拍下来传到网上,舆论开始发生转变。网友们看到了她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身影,看到了她和孩子们相处时的温暖画面,纷纷留言:“或许她真的变了,能感受到她的真诚。”“这次愿意再给她一个机会。”

在边疆的日子里,桑霁月也深刻地认识到,想要重新赢得大家的信任,不是靠一场作秀,而是要始终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改变。这次边疆之行,不仅改变了大家对她的看法,也让她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她知道,未来的路,要带着这份真诚,坚定地走下去。

桑霁月站在媒体镜头前,对着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微笑。她身着崭新的冲锋衣,将捐赠的物资递给藏族孩子,镁光灯在雪地上折射出刺目的光斑。报道播出当晚,她的微博涨了五十万粉丝,评论区满是“人美心善”的赞誉。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行李箱底部还藏着未拆封的氧气罐,以及那份精心策划的公益行程表。

三个月后,助理打来电话:“桑姐,那边又发邀请函了,要不要再去一次?这次宣传方案都准备好了……”桑霁月望着镜中正在卸妆的自己,睫毛膏在眼下晕染出青黑的痕迹。鬼使神差地,她拒绝了。

再次踏上雪区的土地,是在半年之后。没有随行记者,没有提前安排的采访,她只背了个旧登山包,跟着一支民间公益队出发。车窗外的景色从繁华都市逐渐变成连绵的山峦,稀薄的空气让她胸口发闷。当车队停在一处偏远的村小门口时,她看到上次那个接过书包的男孩正踮着脚往车上张望。

“卓玛老师!”男孩突然冲过来,黝黑的小脸上泛着高原红。桑霁月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孩子们把她当成支教老师了。还没等她解释,一只小手塞进她掌心——是颗皱巴巴的奶糖,糖纸边缘沾着泥土。

当晚,桑霁月睡在漏风的教室里,身上盖着散发着酥油味的毛毯。窗外传来牦牛铃铛声,她翻出手机,看到三个月前拍摄的公益照片。照片里的自己妆容精致,而此刻镜子里的女人皮肤晒得黝黑,头发里还沾着草屑。

桑霁月蜷缩在保姆车的真皮座椅上,手机屏幕映出她苍白的脸。热搜榜前十里,三条与她相关:#桑霁月公益骗局##桑霁月人设崩塌##桑霁月滚出娱乐圈#。车外,助理小李正对着电话点头哈腰,而驾驶座上方的后视镜里,经纪人戚总精心描绘的柳叶眉紧紧皱着。

“别慌。”戚总突然开口,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划出清脆的声响,“明天飞去马尔代夫,我已经联系好媒体,就说你去做海洋保护公益。”桑霁月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霓虹,脑海中却浮现出雪区那座被经幡环绕的小屋,以及婆婆洞悉一切的目光。

“戚总,我想去雪区。”桑霁月的声音很轻,却让车内瞬间安静下来。戚总放下平板电脑,墨镜后的目光像手术刀般锋利:“你疯了?现在去雪区,不是自投罗网?”桑霁月攥紧衣角,将婆婆的话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戚总听完,冷笑一声:“迷信!不过是些神神叨叨的话,能解决什么问题?”

但桑霁月心意已决。三天后,她独自踏上了前往雪区的航班。飞机降落在高原机场时,强烈的高原反应让她头晕目眩。她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看到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安宁。

再次见到婆婆时,正值清晨。婆婆正在小院里晾晒青稞,经幡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桑霁月将自己的遭遇倾诉出来,泪水夺眶而出。婆婆静静地听完,递给她一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孩子,心若不善,福报难留。唯有真心向善,才能驱散阴霾。”

在雪区的日子里,桑霁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她跟着牧民们早起放牧,在草原上追逐着牦牛群;她学会了制作传统的藏毯,尽管手指被毛线勒得通红;她还在村里的小学当起了临时老师,教孩子们识字、唱歌。

与此同时,戚总在千里之外心急如焚。公司的股价因桑霁月的负面新闻大幅下跌,赞助商纷纷要求解约。她尝试过发布公关声明,安排水军控评,但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戚总决定亲自前往雪区,把桑霁月带回来。

当戚总穿着高跟鞋、提着名牌包出现在小院门口时,桑霁月正和孩子们一起给小羊羔喂奶。戚总看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女人,差点没认出来:“桑霁月,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跟我回BJ,咱们还有补救的机会。”

桑霁月放下奶瓶,微笑着说:“戚总,我不想回去了。在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戚总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你别忘了,是我把你捧红的!没有我,你什么都不是!”桑霁月没有反驳,只是静静地看着远方的雪山:“戚总,以前我为了名利,迷失了自己。但现在,我想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做点实事。”

戚总气得满脸通红,正准备发作,突然看到一群孩子围了过来。孩子们拉着桑霁月的手,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其中一个小男孩跑过来,将一朵野花递给戚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