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洛水贩河灯(2 / 2)

一个鹅蛋脸的姑娘,看两人的距离,应该是一对情侣。

男子在摊位上看了一会儿,说河灯工艺不错,而且诗文也应景,问身后的姑娘要不要买。

鹅蛋脸的姑娘轻笑,露出浅浅的酒窝,点了点头。

然后两人开始挑选河灯,男子选的是船头灯,河灯上有诗文:“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鹅蛋脸的姑娘选的是鲤鱼灯,有诗文:“执手誓与渐同老,来生相约续金盟。”

两人都很满意,那位长衫读书人付钱的时候,才看到王之策青衫一样的打扮,虽然穷酸,却觉得二人有些像,甚至于很有缘分。

“兄台,我看你的字写的很好,有昔年京兆周氏的风骨,潇洒奔放却又不失法度。其实你可以卖的更贵一点,如果遇到识货的,十两银子都能卖。”

长衫读书人好心提醒道:“而且你的行文和词义俱佳,比我要好上太多,以后一朝起势,定能名满京都。”

王之策没想到自己的字能得到对方这么高的评价,天道院藏书,名人雅士书籍不少,只是他看的多了,无形中学了一些而已。

虽如此,王之策也恭迎了两句对方,祝二人真心相伴,同欢暮晓。

鹅蛋脸的姑娘发出咯咯地笑声,也客套了两句,随后跟着长衫男子离去。行了几步,又听见两人的交谈声。

“萧郎,真的决定好了离开京都吗?”

“京都数年,平素也算尽心,银两挣得不多,也无所得。没办法,我天赋不够,只能空想。而且老父日日期盼,在老家等我。”

对于二人的交谈,王之策深有其感,也和那位长衫男子有共鸣。京都繁花似锦却又群英荟萃,折了多少有志之士的少年梦。

转头他又想起那人说的京兆周家,他想起来,那是个以文传世的书香世家。当年名满京都,只是三百年前销声匿迹。

根据一些杂文里的记载,京兆周家和前朝皇室关系莫逆,后来好像是跟着逃亡到了遥远的大西洲,三百年没有重回故地。

不知道他们的有没有后人,何时回到京都?

……

洛邑城内城西门,虽然傍晚,却没有宵禁。

大梁朝要举办大朝试,自然热闹非凡,许多外地人来此处共襄盛举。

客商和游人们从城门口鱼贯而入,兵士们检查着通关文牒,人流太多,所以有时候不太仔细。其实就算有假的也不重要,此时大梁朝四海升平,谁敢在京都捣乱?

他们也没有发现,有两人混在人群中进了京都。

两人一男一女,青年男子身材高大,背了一个包着布裹的长条。女子也背着包袱,不过看年纪要比青年男子小上几岁。

两人像做了坏事的毛贼一样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偷偷到一个街角处躲了起来。

高大男子摸了摸身后的包裹,长舒一口气说道:“小妹,走了两个多月,咱们终于到了京都。咱可要处处小心,别忘了老皇帝给咱们的任务。”

大梁皇帝在京都,而且正值壮年,怎么说都谈不上老,那这位高大男子说的老皇帝又是谁?

“这里就是那帮老家伙心心念念的旧都呀,真是繁荣昌盛,比咱家那边强多啦”

女子根本不听大哥的絮叨,满脸期待的说道:“我想吃南锣鼓巷的糕点,还有合生街的陈锦记胭脂,还有火锅和酱肘子……”

高大男子脸上一黑,说道:“小妹,咱这次来京都,可是有重要事情要做,大梁人视我们如仇寇,你可不能在家里一样任性。”

女子撅起嘴,又俏皮的的笑了笑说道:“我可不管那个,那是大哥你的事儿,我可是来玩儿的。”

高大男子一脸无奈,谁让这个是他最疼爱的妹妹呢。他什么都不怕,就怕妹妹跟他尥蹶子。

至于他来京都做什么?其实很简单,来拿走大梁朝举办大朝试的首名,羞辱一下这帮梁人,然后去天书陵取走那把剑。

随后好好修行,做到他认为自己必定能做到的事情。

他要成为天下第一,成为星空下的最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