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赵老执事聊完之后,王之策来到了藏经阁门口,出于某些回忆,王之策觉得在这里能够见到那个人。
看着楼阁门口的的牌匾,少年有些感慨。
他无亲无故无友,也没有任何杂事乱心,所以他能做的事,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从春日的骄阳看到了冬日的暖阳,光阴流转,湖边的柳树抽了十次嫩芽,而他已经看了十年了。
他摸了摸放在怀里的那本古籍,除了放在怀里的这一本。
跨进阁楼门口,他循书架一步步的向前走去,最后在内阁的某个角落里找到了那个少年。
那个少年穿着灰色的道袍,面容清俊,眉眼很好看,不过是凝了霜一样,气质很是幽冷,黑发束着,扎着一个道暨。
……
王之策走到那个少年道士面前,打了个招呼,“好久不见,观主大人也回来了吗?”
他一直记得自己刚见到这个少年道士时候的样子。
少年道士就好像是坐落在极北之地雪原上的孤峰,或者说藏在书架后的阴影,不喜不怒不悲,没有什么感情,对谁都漠不关心。
那些年自己一直在观里读书,只是不常见那个踪迹难觅的观主。
某年那个观主回来了,旁边就多了一个面色冷漠的少年道士。在观主停留在道观的时间,少年道士也会在藏经阁里读书。
同样都是少年,年纪差不多。两个少年,一个冷漠,一个木讷,都不是那种善于交谈的人。
后来他知道这个少年道士的名字,叫做商行舟。
少年道士正在翻着一本书,听到声音,抬眼看了一眼王之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点了下头。
虽然少年道士只是微微颔首,王之策还是看见了,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读书人见到书友,会觉得亲切,即便两个人很久没有见面了。
“在你没回道观的时间里,我闲来无事,就把观里的书都读过了,如果你想看哪一本,同我讲,我比较熟,知道放在哪里。”王之策看着少年道士认真说道。
商行舟终于有些反应,说道:“有些书道门典籍,你当然要读。只不过那些食谱和杂记,读来何用。”
“反正我看见文字就觉得亲切,就想多看一眼。”王之策说道:“听赵老执事说,你也要去洛邑读书,你有没有去过那里,有好的学院吗?”
商行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问道:“学院自然是有很多家,只是你先要知道你之后要做什么。”
“有什么区别?”
“如果说想要入朝为官,你要先考童生,然后是秀才,最后是科举。如果想要修行,就是另外几家学院。”
“我当然要修行。”
少年道士合上书,看着王之策说道:“如果我没有看错,你现在还没有开始踏上修行之路吧。这里修行典籍这么多,你还没有洗髓成功,京都那几家学院,不收你这种凡人。”
“有哪五家?”
“排名第一的叫做天道院,这家书院的学生招生最严,但是师资最好,资源也最丰富。第二家是国教学院,此外还有宗祀学院、青瑶学院、离宫学院”
“青瑶,这个名字真好听,难考吗?”
“……这是家女子书院,你没有希望。”
王之策难得吃瘪,说道:“那我就去天道院,这名字也有气势。”
“那你准备考哪一家?”
“国教学院。”
“为什么?”
“我不喜欢被人关注,更不喜欢麻烦。”
商行舟忽然想到一件事,说道:“我觉得你在跟我扯小牛崽子,你考的上去吗?”
王之策挺起腰板,很是自信说道:“如果是别的,我或许不行。书院嘛,最重要就是看你读了多少书,而我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商行舟有些无语,也不想给王之策解释什么。他愿意做什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把手里的书放到书架上,就准备离开。
在木板上走了两步,商行舟忽然转头问道:“你有没有见过一本书,那本书很老,不是用大梁的文字记载的。”
王之策被这么一提醒,顿时醒悟过来,连忙从怀里取出那本古籍,说道:“我正想说呢,藏书阁里只有这本书我看的不是很懂,最近一年就一直带在身边,才明白了一点意思。”
商行舟眼色微异说道:“你看的懂?”
“如果说从文字上来看,自然是天书,后来我就从文字上研究。就比如说这个''字体,如果从形象上来说,是个是吧”
王之策翻开那本古籍说道:“我以此来推理,就比如这个字像是'手',这个字像是'念',这边这个字,我感觉……像是个‘禅’。”
商行舟看着王之策指着的文字,沉默了很久,心里有些震惊。通过他的解释,或许他说的是对的。
只是通过对文字的悟性,就能够在其间找到规律,然后能把一本谁都看不懂的古籍念出来,这是什么悟性?
直到这个时候,他觉得也许面前这个木讷少年能够和他一起走到大道的高处。
但是这时候,商行舟并没有告诉王之策自己的想法。他把那本古籍还给了他,然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