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李通明的声音响彻大殿,满殿朱紫微微侧颈,视线彼此交汇。
“七岁稚子,纵有过错,当由其宗族管教。李通明却当众将人枭首,此举已引天怒人怨!”
“有人亲眼目睹,李通明于刑场拔剑,以武力逼迫百姓供词,行屠杀之举!”
赵瑜脚下一动,下意识便欲出列,替好友争辩,脑中却猛然想起韩伯昀先前的叮嘱。
弹劾话音刚落不久,便有守旧派官员跨步出列:“蔡御史所奏句句属实!”
“臣附议!”又有绯袍官员横移而出,“大晏律明定,十岁以下不判斩刑。李通明此举动摇礼法根基!臣闻刑场外母哭子啼,甚至有老妇撞柱殉亲!”
“……”
最前方,严柳青垂落的广袖微微晃动。
变法派官员见状,便也按兵不动。
“李通明”三字涉及敏感案件,若站队错误,恐引火烧身。
早知就该上书弹劾……队列之中,吏部侍郎秦正襄见此情形,不由在心中叹息。
队列最前方,孟守拙微微侧身,看向面容古井无波的裴让,顿时晓得今日为何会被拉来上朝了
被老人目光扫到之人,纷纷后退两步,低首垂眉,无人敢与之对视。
“江大人!”守旧派官员出列,“刑名之事岂容私情!莫非墨老执掌天工府百载,你亦有功在身,那李通明犯法便可网开一面?”
御史中丞举笏高呼:“请陛下降旨,天工府教出这般无法无纪、暴戾之人,当罚俸三年,以儆效尤!”
他人不敢与墨守争辩,御史大夫严柳青只好亲自下场,目若寒潭:“墨老,御史言官有权风闻奏事,无须实证。”
见局势一时陷入僵持,满殿目光只好聚向御前。
裴让这时走出,步履沉稳如泰山,这位当世大儒在御前站定,声如洪钟:“臣,有本启奏!”
“虎泉郡之行,有一人仅凭忠肝义胆,便不图所求,随老臣前往镇压不详!”
“正是此人想出连弩迷药之策,并亲自带人前往郡城,日夜不眠赶制所需,方将一场灾祸消弭于无形,为三万百姓创一线生机!”
虽然依旧未点明姓名,不过但凡有些脑子,便知这位大儒说的是谁。
此人明显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乃圣人之相!
中年将军猛地击掌,身上铁甲铿鸣:“好!这才是带把儿的厮杀汉!当年老子在北境与妖族厮杀三天三夜,要的就是这般敢拿脑壳撞刀山的劲!”
“……”
“师父放心,若遇危险,弟子定第一个跑……”
有类似感受的还有赵瑜。
赵瑜额角蹦出青筋。
但却也未能想到,虎泉郡之行,会凶险至此。
……
“裴卿快说此人是谁?朕岂能让其明珠蒙尘?!”
“原来是他!”昭明帝露出一副恍然神情,“朕记得此人,月前平南伯之案,便是此人不畏强权,为民请命!”
“回陛下,裴公此言差矣!”御史中丞立时跨步而出,笏板直指殿柱,“功是功,过是过。岂能因他擅御机巧之物,便容其屠戮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