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浴火(6 / 6)

两重生 单婕妤 11569 字 2016-08-19

,妈妈二话不说就点头,“你不要有心理负担,哪里养病舒服就在哪里,不必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你自己最重要“。其实于悦是拿了个大主意,要回娘家就得离开孩子,榕榕自小跟外婆在一起吃住,外婆来了他自然舍不得,每次外婆回家孩子都哭天抢地,久久不能平复,可于悦在丽都,做妈的肯定会来,这种情况下,家公家娘还能做到表面上讨好自己母亲,“外婆就是比较会带人,我呗没文化孩子都不喜欢“,妈妈知道又是来戴高帽了,谦虚一笑,“哪里哦,乡下不是更多那些童谣俗语,你不要学我们唱歌读诗词,你就原汁原味的土话民谣说给孩子听是最好的了。小孩子最好什么文化都要接受。”家娘一撇嘴,笑了笑不答话。于悦什么都懂,哎,天真的妈,你真以为人家是谦虚呢?她的生活里哪有什么悠闲时光,还嘀咕民谣呢,三个孩子往泥地里一扔就赶着去劳动了,每天累死累活回到家倒床就睡。外婆一走,家公言语之间非常刻薄,”谁不是一样带孩子?哼,她不要来逗孩子我们就不会那么难带,久了小孩子就会忘记了,你总来逗孩子呗,让人家怎么带?“于悦无法入耳,更无法入眼他们那张面孔,自己带小孩没用心却要怪别人的用心,真是龌龊!她是打心底的鄙视这种人。

为了培养跟他们家族的感情,只要是外婆送来的东西都要嫌弃,外婆送来吃的也不给榕榕吃,自从那时候开始,榕榕每天晚上都抱到世翟家住,自己家有的不要,而偏偏要吃他们的,用他们的,然后天天胡编乱造一些事情说儿子有多喜欢他们,家娘经常自我陶醉,暗示于悦要懂得感恩,暗示把孩子带去用了别人的水电,还吃了别人的牛奶,要记得自己欠人家的人情。于悦实在好笑,自己家有为什么要用别人的?就为了要生拉硬套把两家合在一起?然后实现他大家族式管理?还没死都这样了,真于悦害怕万一有天真去了,按他们那个逻辑,榕榕岂不是要跟外婆外公彻底脱离关系?想到这些,于悦立马斗志昂扬,”就是为了孩子生命中有我,我也必须活着!“

于悦是身体病了,但脑子又没病,什么都清清楚楚看在眼里。但凡是于悦朋友来家里看望,家娘肯定有一出戏,她那眼泪能说来就来,跟断线珠子似的,她总是对来人说自己为了于悦的病睡不着吃不好……于悦震惊得傻在那半天合不上嘴巴,这感情真是比亲妈还深哪,就不能真诚些?于悦妈妈20天瘦了10斤她也从没跟别人哭过。算了吧,至少他们现在在带孩子,这个是真心的就好了。因为不想让老公难做人,于悦什么都当看不到听不到,难得糊涂一回了。

接下来的第三次化疗是反应最激烈的,骨痛已经不会那么明显了,但不停的呕吐拉肚子让人虚脱,于悦被药物反应整的生不如死。

全身光洁如玉的于悦如同青蛇蜕皮,是不是每一次痛苦背后都是美好?“风雨过后未必是彩虹”,也许未来面对的是一片狼藉,结果是“飞蛾扑火,焚身可吝”,可如果连承受的勇气都没有,谈何蜕变?唯有不屈不挠,绝无原路返回之理,不敢面对现实的人究竟不是勇者,到最后会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第三次化疗后,于悦的头上开始长出细细的绒毛,这便是新生了吗?佛家的故事里说,人涅槃后没有轮回只有重生,如同凤凰涅槃后不生不灭,超越生死。于悦并非佛教徒,自知不能有此境界,可不妨碍每个人对生命坚持的渴望。据说凤凰是背负了积累于在人间的所有痛苦和恩怨情仇,那么,于悦将因自知而无惧。病人有的是时间去思考人生,于悦也常想,三十年来一直是谨小慎微,恩恩受重的为人处事,从无贪心之念,更无害人之心。究竟是怎样的孽缘才让自己今生遭此恶报?回来二十天,有些人劝说自己入法门,倒也不是舍不得尘缘往事,于悦本身的专业里读过宗教史,她相信信仰的力量,只是在那个过程中了解了太多的内情,以至于她根本无法让自己诚心诚意的去接受神本身的存在。虽说如此,于悦广泛认同佛门,天主教教义中导人为善的道德思想。她对自己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信念,经过那一夜的剧痛,她相信自己能破茧成蝶,这一切不是凭空开始的,一定是前世的宿怨音音缭绕挥之不去。待身体与心灵的折磨一并进行,面对一切煎熬虐心,让自己柔弱的躯体去对抗一切恶毒,无惧的跳入炼狱的熔炉,祈盼涅槃之后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