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才怪。
向东一听顿觉不妙,赶紧喊了声:“三哥!”
向堂哥回过神来,晓得这位省城的大小姐不是简单角色,不能像手下的售货员一样对待,只能憋气强行挽尊:“再请什么人啊,让售货员多看看不就行了。发工资给她们,是让她们当祖宗的?”
王潇充耳不闻,她从不做任何无效沟通。
这位堂哥代表了民资的一个典型类型。
大概是因为这些老板青少年时代工业极不发达,能被招工的凤毛麟角,是件极为光荣的事。所以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工作很稀奇,能提供岗位给雇员,雇员应该感谢天感谢地。
因为是他们养活了雇工,而不是工人养富了他们。
就,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别浪费彼此的时间了。
王潇只朝向东说话:“我的建议是多请几位售货员。拿多少钱干多少事,没道理让人拿一份工资干两份活。哪个都不痛快是不?”
事实上,哪怕一个人一个岗位干两份活领两份工资,他(她)也不会高兴的。人在疲惫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物质奖励刺激才能勉强自己做下去。起码三倍工资才能让他(她)逼着自己为钱透支身体。
与其这样,那你还不如直接找两个人,给他们每人1.2倍的工资,保准他们交上来的工作要比花3倍价钱只请一个人更出色。
以上心得,来自前千万级别网红运营自己团队的心得。
永远不要透支员工,没必要。
她自认为是资本家,招聘员工就是冲着人家剩余价值去的。然而她在网红的雇员圈里的口碑却特别好,因为她是正儿八经的资本家,找人干活付钱,正常买卖。
而不像有些老板,发人几千块钱的工资就以为自己是奴隶主了,人家卖给他(她)了。
向东年纪虽然较于几个哥哥小,但这柜台是他承包的,自然他说了算。这几天哥哥们不过是来帮忙而已,还不至于做了他的主。
他点头答应:“行,那我多招几个人。”
向堂哥被下了面子,心里不痛快,嘀嘀咕咕道:“屁大点的地方,招几个人啊?柜台后面站的下去吗?”
向东有点不耐烦了:“当然是把其他柜台一并租下来,就像现在这样卖衣服了。”
他虽然到现在也没真弄明白为什么撤掉柜台会让顾客们如此疯狂,但他一个做买卖的,肯定得顺着顾客的意愿来啊。
向堂哥悻悻道:“你讲的,你好能耐哦。能保住现在这个柜台都是祖上烧高香了,你还想拿下其他柜台?”
向东老家祖传做生意的,鸡毛换糖是传统。十来岁就跟着大人出去走街串巷地讨生活再正常不过。
去年过年回家时,村里人互相一交流,大家情况差不多,摆地摊的状况还好些,继续以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挣钱模式。
承包柜台的却惨了,京城里头的,都叫人家商场直接给赶出来了。
本来大家还互相打气,说熬过这一阵风头就好。
结果今年向东再回老家过年,发现情况不仅没好转,反而越来越坏。
个体户的日子当真不好过咯。
像他这样还能在大城市商场里承包柜台的,竟然是独苗苗。
现在堂哥一说,向东也心里打鼓,怕商场翻脸。
王潇倒觉得商场领导不是那种迂腐的人,否则也容不下向东的柜台到现在。
“给钱就是了,该给多少承包费就给多少。商场没有送上门的钱不要的道理。”
向东总算被她说动了,到底舍不得大把钞票,鼓足勇气点头:“行,我去找商场领导讲讲看。”
大不了承包费多给点,再多送点好礼呗。
能挣一万的时候,决不能舍不得花出去一千。不,哪怕三五千都无所谓。
反正最终还是赚的。
王潇又提醒他:“你进的丝巾赶紧上货吧。”
向东有点茫然:“不急呀,现在天还冷着呢。”
丝巾这玩意儿,与其说是保暖用的,不如说是装饰品。今年正月还挺冷的,这会儿不急着上丝巾。
王潇无奈:“你现在不上就白浪费机会了啊,你也不看看现在势头多好。”
这个势头好是什么意思呢?是服装自选的销售模式吸引了大批原本根本没计划买衣服的人来商场看热闹。
鉴于女同志逛商场的热情普遍要比男同志高,年轻人的好奇心又尤其重。所以过来看热闹的,有六到七成是十几岁的小姑娘。
而一九八二年九月份,计划生育才被定为基本国策,全面推广。
这意味着从时间上算,这些十几岁的少女绝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获得的家族资源倾斜有限。
简单点讲就是她们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基本不会有多少。让她们在年前刚买了新衣服的情况下,再问爹妈要钱买衣服很难。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得帮她们降级消费了。
衣服买不起,弄条漂亮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