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七叶窟回到迦兰陀竹园,再由竹园南行三百余步,就到了王舍旧城。
王舍旧城四周皆山,山有五峰,其状如城廓,旧城就处于四山环抱之中。
法显和道整走在荒废的旧城中,求和求恕为他俩指指点点,讲述佛在这里曾做了什么事,在那里又遇到什么事。
六师外道尼乾陀若提子设计害释迦牟尼佛的地方即在城中。
当时城中有一个名叫胜密的居民,他崇信外道。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尼乾陀若提子教派的人,那人说:
“释迎牟尼佛为国内百姓做善事,拉拢百姓,让我们失去了依靠。现在由我来设计,你来做,我们除掉释迦牟尼佛。你去请释迦牟尼佛到家里来吃饭,事先在进门的地方挖一个大坑,里面铺满火炭,点上火,上面用朽木盖住,洒一些乾土在表面,然后在饭食里拌上毒药。如果他不入火坑,也会被毒死。”
胜密依计而行,设下了恶毒无比的宴会。
胜密去请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周围的人都劝他不要赴宴,因为城里的人都知道胜密平日的为人,知道他不安好心。
释迦牟尼佛说:“不必担心,佛的身体是外道不能伤害的。”
释迦牟尼佛如约赴宴,他的脚踩在朽木盖上,如同踩在坚实的平地上一般,吃了饭后,释迦牟尼佛头顶就冒出一股青烟,把吃进的毒药全部化解掉了。
胜密见释迦牟尼佛既能无畏赴约,又能化解种种厄难,于是从心底钦佩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吃完饭后,便为胜密演说妙法,胜密听完之后,即刻承认自己所做的一切坏事,从此就皈依了佛法。
过了火坑,四人又来到一个地方,求恕介绍说,这里是阿阁世王用醉象陷害佛的地方。
“佛的从弟提婆达多与阿闍世王勾结,用酒灌醉一头黑象,等佛路过此地,阿闍世王便放出醉象。醉象发狂似的冲向佛陀,只见佛伸出手掌,五个指头闪出五道金光,五道金光变作五只金毛雄狮,团团围住醉象,于是醉象便被佛陀驯服,温顺地伏在佛陀的面前。”
求恕说完,便与求诃领着法显和道整出了城,从东南方向上山。
上山的路旁长满金色的茅草,一种叫羯尼迦的树开着花朵,山道上弥漫着羯尼迦花的特殊香气,四周能听到不知名的鸟儿在啼转歌喉,法显和道整感觉到自己要沉醉在古城边的这片大自然中了。
“我们上的这山好像是五座山中最高的一座,这座山叫什么?”法显问道。
“灵鹫山。”求诃答。
道整一听,想起了在巴连弗邑阿育王宫殿前,玩蛇人向他们讲述的故事。“师兄,这就是玩蛇人讲的灵鹫山。”
“是的,我想起来了。上面一定有很多圣迹。”法显已经感觉到,这座山是释迦牟尼佛坐禅说法的胜地之一。
上山的路走了有十五里左右,法显和道整已累得气喘吁吁,若不是有两位年轻僧人帮忙,他俩就是再走上半天,也到不了此处。
此处离顶峰还有三里路,在高大茂密的树林之间,有许多依岩凿出的石窟。岩崖的绝顶处,有几隻雕鹫停在那里,另外还有几隻雕鹫在凌空旋翔,似乎要把四个僧人作为它们啄食的对象。
求诃和求恕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法显猜态他俩的职责之一,也许就是专为远方游僧作介绍的。
求诃手指着一排石窟,说:“这里的石窟都是诸罗汉坐禅的地方,再过去几十步,有两石窟,是佛和阿难尊者坐禅的地方。”
求诃和求恕领着法显和道整,来到了释迦牟尼佛和阿难坐禅的石窟中。
只见石窟中有一石座,两石窟中间的石壁上有一洞孔,可以望见隔壁石窟的动静。
求恕说:“这里是尊者阿难受惊吓的地方。”
有一天夜晚,阿难在此坐禅,外面万籁俱寂,阿难内心宁静。忽然,有一只巨大的雕鹫从崖上飞下来,在石窟前拍翅惊鸣。阿难这一吓,乱了心志,错了气息,惊惧异常,不知所措。
这时,佛运用他的神力,将手伸出,穿过石壁,抚摸阿难的肩头,说:“不必害怕,那是天魔波句变的。”说来奇怪,阿难听了佛的安慰,立即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求恕说完这段故事,求诃便指着两窟中间石壁上的洞,说:“这就是佛手穿过石壁后留下的遗迹,窟外地上还有鸟爪子印。”
求恕又指着窟外地上的一块巨石,说:“提婆达多想要分裂僧团,佛陀阻止了他。”
有一天,提婆达多在崖顶准备了一块大石头,等佛陀出了窟门,提婆达多便推石下崖,大石头落下崖来,眼看就要砸到佛陀的头上,不料大石头不知怎么忽然飘了开去,在佛陀的面前落地,碎石起,伤了佛陀的脚趾。那块大石头就是提婆达多推下来的。
法显和道整走上前去,用手抚摸这块大石头。
大石头有一人高,上端平整,也许被人摸得多了,石头表面十分光滑。
法显道:“这块石头很有灵性,它是绝不肯伤害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