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三章合一 马车一路北行,穿延喜门入禁……(5 / 6)

我在长安开食肆 盘歌 13754 字 2023-10-16

热闹起来了。有客人要外带十杯桂花牛乳饮子,阿田手忙脚乱来不及打包。

“唉,来了。”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她还是老老实实赚钱攒家业吧!

入了秋后,长安的天一日凉过一日,早晚的温差尤其大。

日暮时分,六街鼓尽,坊门一关,长兴坊内外被区隔成两个世界。外面人影灭迹,里面灯火通明。如果鸟瞰长兴坊又会发现,夜里的有间食肆是最为红火的。

“嘶,天是真冷了。”有食客摩挲着手臂,小跑进了食肆。

“现下都九月哩,再不凉要等啥时候?”食肆里的熟人连忙招手,“快来,就等你了,几口烤鱼和几杯酒入肚,保准你热起来。”

吼,这桌还是兄弟聚餐呢!个人早已围坐两侧,刚好给新来的食客腾出个位置。

“客人,这是碗碟。”程娘子见状给来人添副餐具,还不忘小声提醒,“烤鱼马上好。”

程娘子的话音刚落,方大就端着一盆酱香烤鱼来了厅堂。

孙媪将客人点的配菜依次摆放,再给烤鱼架下的小炉点燃。原本风平浪静的浓汤出现气泡,冲破表层的油皮,“咕咚”蔓延开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菜品已经齐全,各位请慢用。”

从八月底天气转凉后,食肆夜里的生意尤其好。

凡是夜里路过有间食肆的坊民,就能看闻到滚滚鱼香,以及朋友间嬉笑怒骂场景。正是这股烟火气,驱使更多的食客涌入这间街边小店。

近日来,隔壁沽酒的酒博士和陈家夫妻也笑得贼开心,酒的销量完全不用愁!

“我开了一家大排档啊,宵夜生意真好!”萧懿人半倚靠在柜台上,随时准备为客人服务。哦,“宵夜”这个词可不兴说。

宵夜,又称消夜。据说,最早时它并不是指晚饭后加的餐,而就是晚饭,不过要限定提供地点——妓院。

比如在平康坊,有客人想和某位娘子一夜风流,必须准备一道仪式——在女子房间摆桌酒席。席间呢吟诗作对抑或浅斟低唱,快乐地消遣夜间时光。

就不知哪位仁兄这么有才,把这顿饭称为“消夜”,雅称“宵夜”。

既然晚上如此热闹,怎么能少了大排档畅销的炒粉呢?萧懿下定决心,必须整上,对于一人食来说,打包和堂食都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天她就找来方大:“阿方,去买一麻袋陈米来。”

“陈米?”方大挠挠头,“女郎,陈米虽便宜,但不好吃的。”

“不是用来蒸米饭,有别的用处。让本坊粮米店送上门就行。”萧懿笑哈哈地回他。

“唉,好,我这就去。”

见阿方走远了,萧懿又去厨房找蒸盘,“程娘子,前一阵子蒸金银冷淘的铁盘去哪儿了?儿欲找来清洗一番。”

“我找找,女郎是想吃冷淘了?”程娘子从角落箱子里翻出蒸盘,也没等萧懿回话,径直拿去水缸处冲洗了。“等洗好,放院子里晾干。”

“不是冷淘,但做法类似。”

“又有新吃食了?太好了。”阿田一旁听着兴奋起来。

“死心吧,今天是吃不到的。”萧懿敲敲阿田脑袋,让她别过度兴奋。

“唉!这吃食这么麻烦啊。”

萧懿不否认,虽然步骤和凉皮类似,但是从米变成河粉的过程,的确消磨人。

她上大学那时候,各地小吃街吸纳着往来游客的人气。炒粉不算其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顶多算二流热度?

据盘点,前面几名的大佬业务开拓很成功,全国各地都有拥趸,比如说臭豆腐、烤面筋、烤鱿鱼、铁板豆腐、狼牙土豆、烤冷面。反正不是“豆”就是“烤”。

这些小吃,萧懿能在大唐复制吗?那必然是不能啊!自打她来到长安,就没见过鱿鱼,更别提还要过几百年才能从南美传入中国的土豆。

臭豆腐是好吃,可是它臭呀。她想象一下食肆臭气熏天,邻里街坊捏着鼻子上门投诉的场景。

“不行不行,臭豆腐不能做。”萧懿打了个冷颤,甩头将脑子里的画面忘却。

因此,河粉变成了最保险的选择。河粉在南边省份是非常大众化的食品,但是各地叫法不一。安徽和浙南地区称为“米面”,潮汕地区称为“粿条”。

干炒牛河十分有名,但是现在吃牛肉是犯法的。早先圣人颁了法令即偷盗官家、私人马、牛杀掉者,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主人自己宰杀马、耕牛者,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为了给国家省牢饭,河粉还是用鸡蛋、猪肉炒吧。

还差一个工具——石磨,萧懿打算等方大回来再让他驾车去趟西市。

粮米店就在十字街另一头,不久阿方就回来了。

“女郎,店里人过半个时辰就把米送来。”

“好,还有一件事,你去趟西市......”

反正一下午,方大被萧懿使得团团转。石磨买回来就放在院子里,家里的驴刚巧能物尽其用,比得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