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高兴了。
虽然两家没有联手,但郭开也不乐意帮忙搞李牧了。
——钱也没给,许诺的职位也是骗人的,这个秦国不能处。
至于剩下的玩家,也各有各的骚操作。
有人觉得三十万金拿来贿赂六国确实是个好主意,但尉缭此人反复逃跑不能信。于是自己找了个信得过的带钱去出使各国,结果对方没有尉缭的本事,把事情搞砸了。
还有人干脆就在尉缭屡次逃跑之后恼羞成怒,下令通缉对方。尉缭一气之下干脆跑去了赵国偷偷支持公子嘉篡位,帮着赵国搞秦国。
始皇深吸一口气。
他今天总算是把世界的参差给见识了个遍。
光一个尉缭就整出这么多不同的发展,其他的人可想而知。
没有记忆的玩家们可不知道哪个人才是后来一统天下的大功臣。
有人见了李斯之后弃而不用,因为他是吕不韦的人,吕不韦的人怎么能信呢?
有人遭受荆轲刺杀之后,想起十年前大秦本来要驱逐所有六国客卿。心里觉得要是当时就把那些不可控的家伙驱逐走了,说不准现在也没有刺秦的事情了。
于是决定重新拾起逐客令,让可能会成为刺客的客卿们都滚蛋。
李斯写什么《谏逐客书》都不好使,你李斯自己都是六国来的客卿,这次没把你一起赶走就不错了,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吧。
还有一个玩家,看陇西李氏还没开始灭六国就一门双侯了,家中子弟还很有出息很能打仗,便心生忌惮。
想着李氏都这样了,等以后灭六国拿了功勋,岂不是要封无可封?不妥不妥,功高震主,必须打压。
因此蝴蝶掉了李信千里奔袭追击燕太子丹,迫使燕王喜惊惧中下令斩杀太子。
燕太子丹颇得民心,死得太晚反而给了他机会,组织起燕人反抗。虽然仍旧成功击杀对方,但燕王喜杀太子和秦人杀太子是两个概念。
燕人因太子丹被敌国所杀,群情激奋,引发了更加强烈的反秦情绪。待到天下一统,燕地恐怕会成为抗秦最为积极的地方。
当然,后续的李信追至辽东活捉燕王喜,也被蝴蝶掉了。燕王喜在辽东躲了好几年,燕国才被灭掉,一统进度因此推迟。
然而这还不算是李信事件里最大的后遗症。
历史上李信攻楚初期大胜,情势一片大好。却因为昌平君反叛,秦国朝堂上的楚国势力发动背刺,将军中消息泄露给楚国,导致李信大败。
虽然这件事里遭受无妄之灾的李信很惨,但秦国借机清除了一切楚系势力。后续王翦将军灭楚时才能放开手来,一心一意和楚国对峙,不受其余因素干扰。
但如今没了李信踩雷,就是王翦和楚国对峙时忽然遇到昌平君反叛、楚系势力搞事。
于是原本能够顺利的灭楚凭白遭受变故,王翦将军险些因此失去统领三军的权利。
若无王将军,灭楚还要再生波折。
始皇点头:
“保住王将军是对的,否则楚国难灭。”
其实也可以重新启用李信,这样就算王翦趟雷、李信拿功勋,两人倒过来。不过李信用兵太险,不见得能百分百成功,有一定的风险。
不过,对方能启用王翦就已经很令人意外了。
王翦的功劳不比李家小,既然忌惮了一门双侯的李家,没搭理不忌惮王翦。尤其是这位玩家启用王翦时根本没有经历过王翦闭门谢客、秦王亲自去请的过程,有点奇怪。
始皇继续往下,看到了结果。
原来这位玩家根本没打算放过王翦,所以王翦功高震主也不要紧。灭楚之后,对方直接“处理”了王家。
始皇:……
真是不让人意外的发展呢。
自从翻看过后世那些史书资料之后,始皇就对于那些皇帝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手段十分熟悉了。
始皇暗暗猜测,这个玩家到底是哪一位,赵匡胤?刘邦?还是其他人?
点开玩家资料卡一看,是赵匡胤。
此时画面正播到王翦老将军灭楚之后并未因为戴罪立功而放下心来,反而前往咸阳宫请罪。
赵匡胤说道:
“此前灭楚失利非将军之过也!将军不必如此!”
王翦却看出了陛下的真实想法,执意表示自己虽有寸功,却仍有过错,请陛下允许他回乡养老。
赵匡胤准了。
赵匡胤并没有用激烈的手段收回兵权,也没有真的兔死狗烹。他倾向于让将军们远离权利,回去休养,以后当个富贵闲人。
这种比较温和的手段其实还好。
和他比起来,另外那些诛杀功臣的玩家才是真的找死。他们这么做肯定会导致朝堂动荡,之后恐怕走不了太长。
一统六国之后的文治,本就比正常朝代更迭后的文治要难上千百遍。对方还带着个无法上下一心的朝堂,大家天天都在担心自己被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