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犹豫,他在林平惊和张若谷两个人之间摇摆不定,若把这支特殊的队伍交给了张若谷,他一人之力就可对抗整个朝堂了,若交给林平惊,他太年轻又没有经验。
“冯全,你说!”
“老奴只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看似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但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武帝想起了那日他同张若谷在长安殿的对话,那坚毅的眼神,和大海一般的心胸,那朕就把这支特殊队伍交给你了。武帝心中知道,要走向张云山构建出的未来,只靠阳谋是走不下去的。
“召他入宫!”
“陛下,这个时辰……”冯全有些犹豫。
“无碍,他伤好得差不多了。”
两个身影匆匆朝着武帝的寝宫走来,武帝第一次深夜召见他,莫非也是因为林平惊的事?如果说世界上他最看不懂的人,应该就是武帝了吧。
“免礼。张将军伤可痊愈了?”
“臣好多了,多谢圣上挂念。”
“朕召你深夜入宫,是想把一支特殊的队伍交给你。他们遍布在二品及以上官员的府中,朕把这支队伍称为”云翼卫“,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控制百官,而是根除一些世家大族,你懂朕的意思吧?”武帝把那支队伍的名册交到了他手上。
张若谷心头一惊,武帝做事真是不按常理,自己也身为百官之一,“云翼卫”最好的控制者该是皇亲国戚,但武帝身边确实没人了。
“臣领命。”
“他们最早由程晓生创建,如今朕交到你手上,你要重建它,要让它在看不见的战场所向披靡!”提到程晓生时,武帝眼里闪过一些愤怒。
“诺!”张若谷知道了此时的自己即将掌控整个黎阳的朝堂,这带来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阻力。
“臣还有一事。”
“你说!”
“陛下是否亲自挑选一些青年才俊进入朝堂,避免再由世家举荐,不然世家的根只会越来越难拔!”张若谷从袖口掏出了一份奏折,武帝仔细看了起来。他提议在黎阳十八州州府开设渊元学宫,各地学子在此学习,论道,通过学宫测试者,可参加每年春秋两季在黎阳举行的殿试,殿试则由由武帝亲自考核。如此一来可以弘扬黎阳以文治国的理念,二来可以为未来变革储备力量,三来可以避免同世家大族直接硬碰硬,他们举荐的人依旧可以在渊元学宫通过考试后脱颖而出。
“好!好!好!”武帝一边看,一边拍着自己的大腿,这等方式新颖但有效,他也一直苦于没有效忠于自己的人才,朝堂处处被世家掣肘,革新停滞不前,新政遥遥无期。说到人才,现在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谁能担此重任,同时十八州地方贫富不同,承建学宫耗费巨大,很多地方承担不起,武帝将他的疑问抛给了张若谷。
“臣以为礼部尚书周云礼大人最为合适。十八州有的州如果财力不济的话,可以由周大人与州府商议后,相近州府共用一个。”张若谷看起来对这件事已经谋划了很久。
“朕怎么没想起那个书呆子,这件事他最适合!但朕还担心一旦渊元学宫成势,各种稀奇古怪的思想学说自然是满天飞,黎阳的统治是否还能稳固?百姓自由的思想是否会对统治产生影响?”
“黎阳未来就是要听听最下面的声音,而不是仅仅几个世家大族和权贵的声音,黎阳王朝维护的是天下的百姓!黎阳的未来也是在百姓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百姓同我们一起来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黎阳!如果靠控制几个学子的言论来维护统治,这样的朝堂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张若谷似乎隐约看到了那百花齐放的渊元学宫,那是一个怎样的盛景。
武帝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口若悬河,满腹经纶的样子,眼神中充满了欣赏,张家能有这样的后人,自己的恩师可以含笑九泉了。两人就渊元学宫的各种问题不知不觉讨论到了天亮,冯全几次来提醒武帝休息,都被哄了出去。
“朕这就安排林平惊组建一支学宫护卫队,辅助周云礼尽快落实这件事。”武帝意犹未尽的拉起张若谷的手说道:“走!陪朕用早膳!”
“臣一夜倦容,实在难登大雅之堂,陛下赶紧去吧。”张若谷才说完话,就闻到了一股若有似无的香味,子君不知何时跑到了她身后。
“老奴劝不住公主,她听到张将军在这里,非要进来。”冯全有些委屈的说道。
武帝一脸宠爱的看着子君,摆了摆手说道:“无妨!张将军这下不好推辞了吧!走!”
子君竟是完全不顾武帝在场,像一个挂件挂在了张若谷身上,他一时不知所措,冯全这时说道:“公主,张将军只怕伤还未痊愈。”子君才反应过来,连忙跳了下来,张若谷感激的看了一眼冯全。
“陛下把云翼卫交给了张若谷?”程晓生的语气中充满不快,看来刚刚过去的这个夜晚他并不愉快,先是收到自己在云翼卫的人悉数被杀,然后又听到了张若谷再握实权,他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左大人已经在外恭候多时了。”下人来禀,程晓生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