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草船借箭(1 / 2)

诸葛亮接鲁肃入小舟对坐。鲁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诸葛亮回道:“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鲁肃曰:“不知何喜之有?”

这时诸葛亮哈哈大笑道:“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谈得鲁肃失色问曰:“卧龙先生何以知之?”

当下诸葛斌开口道:“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

老爸诸葛亮接着道: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这两个将军只熟悉陆战,将会送了水军性命。”

鲁肃听后,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父子二人而回。

诸葛亮嘱咐鲁肃道:“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我父子二人。”

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

这时周瑜大惊曰:“此孔明父子二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

鲁肃劝道:“若杀孔明父子,却被曹操笑也。”

周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让他们死而无怨。”

鲁肃曰:“何以公道斩之?”

此时周瑜回道:“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周瑜便请孔明父子二人议事。

当下诸葛斌跟诸葛老爸欣然而至。

刚刚坐定,周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

诸葛亮回答道:“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周瑜曰:“卧龙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这时诸葛亮回答道:“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支箭,何时要用?”

周瑜问:“十日之内,可完办否?

诸葛亮答曰:“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于是周瑜道:“卧龙先生料几日可完办?”

诸葛亮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

此时周瑜忙开口道:“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回答说:“亮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办不了,甘当重罚。”

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后。

周瑜笑嘻嘻对诸葛亮说道:“待此事完成后,自有酬劳。”

此时诸葛亮道:“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后,孔明父子二人辞去。

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

周瑜曰:“他们自送死,非我逼他们。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们便两胁生翅,也无路可跑。我只需分付军匠等人,让他们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子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鲁肃领命来见孔明父子。诸葛亮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

鲁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

这时诸葛亮开口道:“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自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

鲁肃允诺,却不解其意。

鲁肃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

这时周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复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父子二人调用。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父子二人密请鲁肃到船中。

鲁肃问诸葛亮曰:“公召我来何意?”诸葛亮道:“特请子敬同往取箭。”

鲁肃曰:“何处去取?”诸葛亮笑道:“子敬休问,前去便知。”

诸葛亮于是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此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诸葛斌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